• 四川省大竹縣觀音中學熱忱歡迎您的到來!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觀中微博

    2009年--2011年達州市優(yōu)秀教育網(wǎng)站、優(yōu)秀校園網(wǎng)站!


     

    :示告馨溫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觀中網(wǎng)->教學教研->教研作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  
    投稿前,請先在網(wǎng)頁上方登陸!
    欄目導航
    · 教研信息 · 教研作品 · 教學安排
    · 方法指導
    最新圖片
    最近更新
    · 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印發(fā)《進一步加..
    · 【網(wǎng)易】大竹縣作品在全國大賽榮獲..
    · 【中國網(wǎng)】四川大竹:來自深山的科..
    · 越過挫折的山巒,擁抱成長
    · 大竹皛( xiǎo)然山--江西狀元隱居..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5年部分節(jié)假日..
    · 【喜報】觀音中學在2024年四川省中..
    · 【喜報】觀音中學的《我為青山添點..
    · 筑牢生命防線,共建平安校園
    · 關于2025年新高考的重要政策有哪些..
    · 觀音鎮(zhèn)黨委書記點贊觀音中學科創(chuàng)佳..
    · 觀音中學舉行高一選科及生涯規(guī)劃專..
    本月排行榜
    在線調查
    你的關注就是我們的動力!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
    作者:未知  來源:轉載  發(fā)布時間:2012-5-16 17:38:18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
    (實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第一部分 前 言
    技術是人類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現(xiàn)代生物技術等新技術,正迅猛而又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社會關系和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一方面,技術在科學知識實現(xiàn)其經濟與社會價值過程中的轉化作用,在國民經濟增長和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中的推動作用,在增進人們的溝通與理解、加速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促進作用更加顯著;另一方面,技術發(fā)展中所產生的負面問題也日益凸現(xiàn)。實踐證明:一個高速發(fā)展、高度繁榮的國家,不僅應有先進的科學,而且應有與科學發(fā)展相匹配、相協(xié)調的技術。因此,在普通高中設立技術學習領域,既是加強和改進基礎教育中的技術教育、深入推進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決策、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階段的技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基本目標,著力發(fā)展學生以信息的交流與處理、技術的設計與應用為基礎的技術實踐能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業(yè)意識和一定的人生規(guī)劃能力。
    技術課程不僅注重學生對符合時代需要、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的學習,而且注重學生對技術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運用,注重學生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與創(chuàng)造,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fā)展,為學生應對未來挑戰(zhàn)、實現(xiàn)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課程性質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育和勞動與技術教育相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為主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教育課程,是國家規(guī)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結構中,技術是一個基礎的學習領域。
    1.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
    技術課程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技術課程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每個學習者通過觀察、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fā)展。
    2.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
    技術課程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lián)系與綜合運用。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綜合運用已有的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社會、藝術等學科的知識,還要融合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環(huán)保、審美等方面的意識。學生的技術學習活動不僅是已有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
    3.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一門注重創(chuàng)造的課程
    技術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造,技術課程是一門以創(chuàng)造為核心的課程。它通過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通過技術的設計、制作和評價,通過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應用及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學生展示創(chuàng)造力提供廣闊的舞臺,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
    4.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一門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技術是人類文化財富的一種積累形式。任何技術在凝結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體現(xiàn)科學性的同時,都攜帶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體現(xiàn)著一定的人文特征。技術課程不僅用技術內在的神秘感、創(chuàng)造性和獨特力量吸引學生的參與,而且用技術所蘊藏的藝術感、文化性、道德責任打動學生的心靈。
    二、課程價值
    技術學習領域設有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兩個科目。信息技術是目前發(fā)展迅捷、應用廣泛、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特征的技術。這里,通用技術是指較為寬泛的、體現(xiàn)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yè)技術相區(qū)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學生發(fā)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就具體技術而言,通用技術具有相對性。技術課程具有以下獨特的價值:
    1.引導學生融入技術世界,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通過技術學習,學生可以有意識地感受到信息時代技術發(fā)展給經濟和社會帶來的變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術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會、了解生產、了解職業(yè),了解它們與技術的聯(lián)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術,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可以以親近技術的情感、積極探究的態(tài)度利用所學技術更為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提高對未來社會的主動適應性。
    2.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學生的技術學習過程,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創(chuàng)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一項項設計任務的完成,通過一個個技術問題的探究,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欲望,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的能力,形成積極、果敢、合作、進取等品質。
    3.強化學生的手腦并用,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技術課程強調心智技能與動作技能的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通過“動手做”,學生的技術設計與制作能力、技術試驗與技術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將得到增強。
    4.增進學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學生交流和表達的能力
    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更為寬泛的通用技術,都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注重意念的表達與傳遞。信息技術更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課程載體,它可以提高學生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流的技巧,可以提高學生對大眾信息文化的理解能力。貫穿于技術活動中的設計與制作、交流與評價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價值。
    5.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
    技術課程的學習方式是豐富多樣的,有個人的獨立操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觀察學習、體驗學習、設計學習、網(wǎng)絡學習等等。信息技術不僅是學生的學習內容,而且也是學生的學習工具;镜男畔⒓夹g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把信息技術應用于其他科目內容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
    第三部分 通用技術
    一、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
    普通高中階段的技術課程屬于通識教育范疇,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通用技術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為每一個學生拓展技術教育學習經歷、行使受教育權利提供機會和條件。要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在興趣、生活經歷、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及其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通用技術課程應當避免機械的、單一的技能訓練,強調學習中學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領悟三者之間的統(tǒng)一,注重在拓展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共通能力的發(fā)展。
    (二)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學生正處于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到了新的水平。在學習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想象、懷疑和批判,要營造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應充分利用通用技術課程的內容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應通過技術設計、技術試驗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和勇氣,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有效的開發(fā),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三)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
    當代社會,技術與科學、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通用技術課程應當通過具體的技術實踐使學生理解技術與科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以及兩者對社會發(fā)展、人類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義上的重要作用,從而深化學生的認識,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應注意將技術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術課程的教學之中,使其滋潤學生的心田,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yǎng)。
    (四)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
    技術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它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通用技術課程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課程內容,在注重課程內容的基礎性、通用性的同時,注重它的先進性;應注意從學生現(xiàn)實生活所接觸的技術內容向現(xiàn)代技術和高新技術延伸,使學生有機會了解現(xiàn)代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技術發(fā)展的嶄新成果和未來走向;應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有機會接觸到所能理解的最新發(fā)展成果和技術信息,從而領略到技術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和文化意義,增強對當代先
    進技術及其文化的理解。
    (五)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學生的技術學習過程應是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更是學生的親密朋友。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技術學習特點,指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wǎng)絡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二、課程設計思路
    (一)課程的模塊結構
    通用技術課程設9個模塊,其中必修模塊2個,為“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其余均為選修模塊。每個模塊2學分,教學時間為36課時。
    1.課程的模塊結構圖
    2.關于課程模塊的說明
    必修模塊
    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是“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2個必修模塊之間
    呈遞進關系,即“技術與設計1”是“技術與設計2”的基礎。
    “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的基本內容是技術設計。技術設計是技術的基礎內容,是技術發(fā)展的關鍵,是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載體,對學生理解技術、使用技術、應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技術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技術設計中的一些基礎內容及專題,如“設計的優(yōu)化”“系統(tǒng)與設計”“控制與設計”等體現(xiàn)了科技發(fā)展的先進成果和先進文化,是當代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的、基礎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方法論意義,對所有學生的發(fā)展都具有教育價值。此外,技術設計還具有通用性強、適用面廣、可遷移性大、實施條件靈活等特點。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內容集中反映了提高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體現(xiàn)了技術發(fā)展的時代特征,是學生未來生活必備、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基礎內容,也是學生學習通用技術課程選修模塊的基礎。
    技術與設計1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導入模塊。旨在使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并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較為完整的技術素養(yǎng)。具體內容有技術及其性質、設計過程、設計的交流、設計的評價。建議在高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
    技術與設計2 技術與設計1基礎上的必修模塊。具體內容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設計,它們是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tǒng)與設計、控制與設計。這些技術設計專題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廣泛的應用性,實施條件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建議在高一年級學完“技術與設計1”后開設。
    選修模塊
    通用技術課程的選修模塊著眼于不同學生的不同發(fā)展要求,其內容是必修模塊在不同具體技術領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更為多樣的技術實踐的機會,拓展學生的技術經歷,提高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通用技術課程設置選修模塊7個,模塊之間為并列關系,供學生在修學必修模塊之
    后根據(jù)興趣和條件自由選擇。
    選修1(電子控制技術) 以電子技術為基礎設立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傳感器、數(shù)字電路、電磁繼電器、電子控制系統(tǒng)及其應用。學生可以通過設計和制作電子控制產品進行一些簡易的技術試驗,接觸一些更具挑戰(zhàn)意義、更富有趣味的技術問題。建議在高二年級開設。
    選修2(建筑及其設計) 立足于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的建筑技術而設立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建筑與文化、建筑結構及其簡單設計、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構造及其設計。該模塊人文內涵豐富,實用性強,設計和制作內容簡便易行。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選修3(簡易機器人制作) 基于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平臺、將機械傳動與單片機的應用有機組合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單片機及其控制程序、單片機與控制電路、單片機與傳動機械。該模塊給學生提供了運用當代先進技術和先進思想方法進
    行設計、制作,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選修4(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 以較為先進的、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的理念和方法,以及農業(yè)技術試驗為主要內容的選修模塊。該模塊設置了可供選擇的6個研修專題,它們是:綠色食品、品種資源的保護和引進、無土栽培、營養(yǎng)與飼料、病蟲害預測及綜合治理、農副產品營銷。每個專題18課時,選修2個專題即可獲得該模塊的學分。該模塊的專題選擇及內容確定考慮了城鄉(xiāng)學校的不同情況及其實施的可行性,因此,不僅農村中學可以開設,而且城市中學也可以選擇專題開設。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選修5(家政與生活技術) 以家政與技術的聯(lián)系為基點、旨在提高學生未來生活質量而設立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財、家庭保健。該模塊緊貼學生生活,內容豐富有趣,設施要求低。建議在高一或高二年級開設。
    選修6(服裝及其設計) 旨在通過學生對服裝的認識、欣賞、設計及簡單制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強審美和造美能力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服裝與材料、服裝與文化、著裝設計、服裝設計。該模塊蘊含豐富的人文因素,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選修7(汽車駕駛與保養(yǎng)) 側重于技術應用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yǎng)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汽車構造與工作原理、汽車駕駛有關法規(guī)、汽車駕駛技術、汽車例行保養(yǎng)。該模塊為學生提供了接觸當代技術產品、學習和使用具體技術的機會,具有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操作性強等特點。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考慮到經費、場所、設備等因素,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在上述選修模塊中,建議將電子控制技術、家政與生活技術模塊列為學校優(yōu)先開設的選修模塊,農村學校要同時考慮開設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模塊。各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盡快開齊選修模塊,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大的選擇空間。
    3.關于修學課程模塊的建議
    修完必修的2個模塊并獲得4個學分,作為高中畢業(yè)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yè)或升學的需要修學選修模塊。建議具有工科、農科取向的學生在獲得必修的4個學分之后至少再選修4個學分,即共獲得8個學分。
    農村普通高中的學生在修學必修模塊的基礎上,可以結合“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城市普通中學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需要和學校的具體條件開設職業(yè)技術類地方或校本課程,學生通過選學職業(yè)技術課程獲得相應的學習證書。這些學習經歷及所獲得的相應證書,作為高中畢業(yè)生就業(yè)或升學所需要的參考材料。
    (二)關于課程標準結構的說明
    《全日制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的通用技術部分由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及案例等部分組成。
    課程理念是進行課程設計、確立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組織課程實施的思想基礎,著重列出涉及本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幾個主要問題,加以簡要闡述,以便使課程實施者了解本次課程改革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思想,并使之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
    課程設計思路著重介紹本次課程改革中通用技術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課程結構中的模塊設置及其選修建議、課程標準的結構及其使用方法等。課程目標是依據(jù)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技術課程的性質及任務提出的,是高中學生通過技術課程學習必須實現(xiàn)的最低成就狀態(tài),是選擇課程內容、實施課程教學、開發(fā)教學材料、進行課程評價及管理的依據(jù)。通用技術的課程目標緊緊圍繞技術素養(yǎng)展開,注重科學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結合,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在體現(xiàn)《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所提出的培養(yǎng)目標的同時,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并形成了通用技術在課程目標上的獨特追求。
    內容標準是從課程理念和目標出發(fā),依據(jù)通用技術的特點和我國的教育現(xiàn)狀提出的學生學習內容及其要求的基準。通用技術課程內容標準以模塊中的每一個主題為陳述的基本單元,每個主題的內容標準由若干個具體條目組成。每個標準條目除明確應學習的內容及應達到的要求外,還根據(jù)需要進行了舉例。這些例子是從技術的特性出發(fā),對標準內容的解釋或說明,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標準的內容。
    每個主題除列出內容標準外,還提出了實現(xiàn)標準的一些活動建議。對這些建議,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jù)實際選擇使用,也可自主設計其他各類活動。
    實施建議是在課程實施層面上對課程的教學、評價、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等方面所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對技術課程的實施具有指導性和啟示性,可供課程實施者參考。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建議注重新課程理念在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應用,在簡述相應的原則、方法和策略的同時突出了重點;在儀器、設備、場地、專用教室、師資等方面也提出了因地制宜、注重條件替代的思路,為各地、各學校的課程實施留下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
    案例具有解釋、引導和啟示功能,對理解課程標準具有輔助作用。通用技術課程的案例有些是專題性的,有些是綜合性的,供課程實施時參考。
    (三)關于目標要求的說明
    本標準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使用了體現(xiàn)不同水平的行為動詞。這些詞語有些是對學習結果目標的描述,有些是對學習過程目標的描述,并分別指向知識性目標、技能性目標、情感性目標,F(xiàn)說明如下:
    各水平的要求 內容標準中使用的行為動詞
    知識性目標 低--高
    了解水平
    再認或回憶事實性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jù);列舉屬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等。 說出、知道、了解、認識、熟悉
    理解水平
    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新舊知識之間能建立聯(lián)系;進行解釋、推斷、區(qū)分、擴展;提供證據(jù);收集、整理信息等。 說明、理解、解釋、比較、權衡、找出、選擇、識別、調查
    遷移應用水平
    歸納、總結規(guī)律和原理;將學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 建立不同情境中的合理聯(lián)系等。 掌握、分析、歸納、概括、確定、判斷、優(yōu)化、改進
    技能性目標 低--高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導下完成操作。 模仿、嘗試
    獨立操作水平
    獨立完成操作;在評價的基礎上調整與改進;與已有技能建立聯(lián)系等。 會、能、學會、進行、完成、制定、識讀、繪制、畫出、檢測、安裝、操作、運用、使用、選擇
    熟練操作水平
    根據(jù)需要評價、選擇并熟練操作技術和工具。 掌握、實現(xiàn)、靈活運用
    情感性目標 低--高
    經歷(感受)水平
    從事并經歷一項活動的全過程,獲得感性認識。 感受、參與、經歷、體驗、交流、討論、觀察、調查、參觀
    反應(認同)水平
    在經歷基礎上獲得并表達感受、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相應的反應等。 關注、提出、獲得、確認、欣賞、發(fā)現(xiàn)、判斷
    領悟(內化)水平
    建立穩(wěn)定的態(tài)度、一貫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化的價值觀等。 養(yǎng)成、形成、具有、樹立、確立、發(fā)展、保持、增強
    三、課程目標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立足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以基礎的、寬泛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技術內容為載體,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拓展技術學習的視野,學會或掌握一些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技術及其設計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探究、運用技術原理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終身進行技術學習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對技術的興趣和學習愿望,具有正確的技術觀和較強的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養(yǎng)成積極、負責、安全地使用技術的行為習慣,發(fā)展初步的技術能力和一定的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為迎接未來社會挑戰(zhàn)、提高生活質量、實現(xiàn)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在實現(xiàn)以上目標的同時,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并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形成目標上的獨特追求:技術的理解、使用、改進及決策能力;意念的表達與理念轉化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識的整合、應用及物化能力;創(chuàng)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維及問題解決的能力;技術文化的理解、評價及選擇能力。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技術的性質,了解技術的發(fā)展歷史和一些最新的技術成果以及技術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能正確認識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及社會產生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具有正確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術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術設計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技術設計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們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能對技術設計的過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較全面的評價。
    3.能從技術設計的角度理解結構、系統(tǒng)、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簡單的結構設計、系統(tǒng)設計、流程設計、控制設計的基本知識,以及這些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的內在聯(lián)系和廣泛應用。
    4.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能繪制和識讀一些簡單的技術圖樣,會使用幾種常用的規(guī)范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
    5.熟悉一些常見材料的屬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據(jù)設計要求選擇材料和工具,能根據(jù)設計方案制作產品或模型。
    6.具有初步的技術試驗的操作技能,能進行基本的技術測試和技術指標測量,會寫簡單的技術測試和技術試驗報告。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人們的需求和愿望確認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并形成設計方案的過程,初步學會從技術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多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fā)展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能力。
    2.經歷技術方案的實現(xiàn)或轉化為產品的過程,初步學會模型或產品的制作、裝配、調試的方法。體驗意念具體化和方案物化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動手實踐能力。
    3.經歷技術設計中交流與評價的過程,初步學會一些技術交流的方法,發(fā)展技術的表達和評價能力。
    4.經歷觀察、設想、安裝、測試、調試、測量等簡單的技術試驗過程,學會簡單的技術試驗方法,理解技術試驗在技術發(fā)明、技術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術試驗能力。
    5.經歷將結構、流程、系統(tǒng)與控制的基本知識應用于技術實踐的過程,初步掌握結構、流程、系統(tǒng)與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
    6.經歷典型的技術設計、制作和評價的活動過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術學習方法和技術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參與技術活動的能力和使用技術及其產品的能力,發(fā)展技術的決策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領略技術世界的奧秘與神奇,關注技術的新發(fā)展,具有對待技術的積極態(tài)度和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
    2.熟悉從事技術活動必須具備的品質,能夠安全而又負責任地參加技術活動,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嚴謹、守信、負責、勤儉、進取等良好品質。
    3.體驗技術問題解決過程的艱辛與曲折,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培養(yǎng)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意志,感受解決技術難題和獲得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
    4.認識技術的創(chuàng)造性特征,形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現(xiàn)個性、勇于創(chuàng)新的個性品質。
    5.理解技術的文化特性和藝術特性,具有認識技術問題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以及一定的對技術文化的理解和選擇能力。
    6.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勞動觀念,具有敬業(yè)意識與創(chuàng)業(yè)意識,形成與技術相聯(lián)系的經濟意識、質量意識、環(huán)保意識、倫理意識,以及主動參與當?shù)亟洕ㄔO的意識。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應注意融合與協(xié)調,努力實現(xiàn)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
    四、內容標準
    (一)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是全體高中學生必須修學的課程內容,它為后續(xù)的選修課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其內容標準規(guī)定了高中畢業(yè)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技術素養(yǎng)水平。
    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內容為技術與設計。它包括2個模塊: “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它是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核心,是提高學生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內容和良好載體。這里的設計以產品設計為依托,是一個大設計的概念,包括問題的確認、設計方案的制定、原型與模型的制作、方案的優(yōu)化等在內的完整的設計過程,而不是單純的圖紙設計。
    “技術與設計1”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技術有更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初步掌握一個通用的、完整的設計過程,學會與設計有關的各種途徑、方法,了解設計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技術與設計2”是在“技術與設計1”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專題性設計,集中體現(xiàn)了一些重要的技術思想和方法,它更關注設計過程中“結構”“流程”“系統(tǒng)”和“控制”的基本思想和設計的基本方法,注重學生對這些思想和方法的應用及實際問題的解決。
    必修1:技術與設計1
    技術是推動社會發(fā)展與文明進步的主動力之一,設計又是技術發(fā)展的關鍵。對設計過程的學習和掌握有利于學生認識技術的本質,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yǎng),為將來進入高度技術化的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將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增強使用技術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了解設計的基本知識,熟悉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過設計的交流和評價,培養(yǎng)合作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本模塊的各個主題應該融匯貫通,不能機械割裂,特別是“技術及其性質”主題的基本思想應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始終;在設計過程的教學中,不要機械理解過程,應引導學生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用;交流和評價既是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功完成設計的途徑、方法和保證, 應貫穿于設計教學的全過程。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一)技術及其性質
    1.內容標準
    (1)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例1 人為了能像鳥一樣飛翔,發(fā)明了飛機。
    例2 由于需求不同,人類設計制造了不同的交通工具。
    (2)知道技術的發(fā)展需要發(fā)明和革新,并能通過案例進行說明。
    例1 集成電路的發(fā)明促進了計算機的更新?lián)Q代。
    例2 一個工廠要提高生產率,就需要對設備和工藝不斷進行技術革新。
    (3)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能分析設計在技術發(fā)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例 每一種新型汽車的誕生都要經過工程師們精心的設計。
    (4)理解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環(huán)境、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例1 電視機豐富了人們的業(yè)余生活,開拓了人們的視野。
    例2 計算機與網(wǎng)絡技術的產生促使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
    例3 農藥保證了農作物的產量,但它的不當使用對環(huán)境造成了污染。
    (5)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例 建造一座橋梁必須具有力學、地質學、氣象學、美學等方面的知識。
    (6)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guī)定及申請方法。
    2.活動建議
    (1)通過調查工業(yè)或農業(yè)中某項技術產生的背景和發(fā)展過程,理解發(fā)明和革新的價值。
    (2)調查并討論互聯(lián)網(wǎng)、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可能造成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3)模擬一個產品的專利申請過程。
    (二)設計過程
    A 發(fā)現(xiàn)與明確問題
    1.內容標準
    (1)通過對人們的需求和愿望的調查,發(fā)現(xiàn)與明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并能判斷是否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能力與條件。
    例 解決技術問題需要知識、技能、時間、經費、設備等各種條件。
    (2)能根據(jù)設計對象和現(xiàn)有的工作條件列出具體的設計要求,包括應達到的標準和所受到的限制。
    例1 所設計的產品在功能、大小、安全、外觀、耐用性等方面要達到一定的標準。
    例2 設計將可能會受到各種限制,如時間限制、成本限制、環(huán)境限制等。
    2.活動建議
    根據(jù)對幼兒園需求的調查,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設計要求。如準備給孩子們制作一個學習算術的教具,設計要求是能幫助他們做簡單運算、方便孩子使用、安全、抗摔打、色彩和樣式能吸引孩子、成本不能超過x元。
    B 制定設計方案
    1.內容標準
    (1)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所設計產品有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
    例1 收集信息的渠道有:用戶調查、查閱圖書館資料、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專家咨詢等。
    例2 與產品有關的信息包括:產品所用材料、設備、工藝以及市場現(xiàn)狀等方面的信息。
    (2)能根據(jù)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或標準件。
    例1 選擇材料時除了要考慮到材料的性能和加工方法外,還要考慮在現(xiàn)有情況下有哪些材料可供使用,以及材料使用與資源保護的關系。
    例2 使用標準件可以簡化制作過程,實現(xiàn)通用互換。
    (3)能制定符合一般設計原則和相關設計規(guī)范的完整設計方案。
    例 設計方案應包括設計圖樣、設計說明書等。
    (4)通過比較和權衡,能在多個方案中選定滿足設計要求的最佳方案或集中各種方案的優(yōu)點來改進原有方案。
    例 仔細權衡各種因素,特別是相互制約的因素(如質量與成本)或與社會、環(huán)境等重大問題有關的因素。
    2.活動建議
    (1)收集用戶需求、市場情況和新材料等方面的信息,然后進行一種新型運動鞋的方案設計。
    (2)分組給養(yǎng)老院設計一個能幫助老人健身的器材,每個小組設計一個方案,全班進行交流,最后決定采用一個大家都比較滿意的方案。
    (3)收集多個室內設計方案,考慮美觀、實用、經濟、環(huán)保等諸多因素,選一個最佳的方案。
    C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1.內容標準
    (1)知道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
    (2)了解1~2類常用的工具和設備,學會一種材料的1~2種加工方法,能根據(jù)設計方案和已有條件選擇加工工藝,并能正確、安全地操作。
    例1 常用的金工工具有螺絲刀、臺鉗、銼刀、鋸、鉆等,加工設備有車床、鉆床等,加工方法有切削、彎折、壓制、澆鑄等。
    例2 常用的電工和電子工具有測電筆、電烙鐵、多用電表、示波器等。
    例3 常用的木工工具有鋸、刨、鉆、銼、鑿子等。
    (3)能根據(jù)設計方案制作一個簡單產品的模型或原型。
    2.活動建議
    (1)設計并制作一個實用、漂亮、個性化的多功能筆筒。
    (2)制作一件自己改進或發(fā)明的小農具。
    (3)根據(jù)已有的設計圖紙制作航模。
    D 方案優(yōu)化
    1.內容標準
    (1)了解1~2類產品的常用測試方法,能根據(jù)設計要求使用簡單的方法對產品進行測試。
    例 重點測試產品能否發(fā)揮功能,能否正常工作,是否達到精度要求。
    (2)能在分析測試結果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措施或更換方案。
    (3)制作成功后,能對產品的外觀加以潤色。
    2.活動建議
    (1)參觀一些質量檢測部門,了解常用測試方法。
    (2)選擇一件日常用品,組織全班從優(yōu)化的角度進行討論,提出改進意見。
    E 產品的使用說明
    1.內容標準
    (1)了解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的作用與一般結構,能編寫簡單的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
    例1 通過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用戶可以了解產品特性,正確、安全地使用產品。
    例2 產品說明書應包括產品的規(guī)格型號、性能、結構、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產品適用范圍(特別是關系到人體健康的藥品之類),以及生產日期與保質期或有效期等內容。
    (2)了解產品常用的維護方法和服務途徑。
    例 用戶手冊應給出日常保養(yǎng)以及檢查和排除簡單故障的辦法,并明確定期維護和
    保修的時間及內容等。
    2.活動建議
    (1)仔細閱讀一份藥品的說明書,了解藥品說明書所具備的項目。
    (2)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家用電器維護方面的規(guī)定,以及廠家和商家所做的工作。
    (三)設計的交流
    1.內容標準
    (1)在設計過程中和設計完成后,能用恰當?shù)姆绞脚c他人交流設計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
    例 根據(jù)不同的內容和交流對象,采用口頭語言、文本、技術圖樣、圖表、模型、計算機演示、網(wǎng)頁等方式進行交流。
    (2)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能識讀一般的機械加工圖、線路圖、效果圖等常見的技術圖樣,能繪制草圖和簡單的三視圖。
    例 技術語言包括技術圖樣、圖表、技術符號、精度要求、必要的文字說明等。
    2.活動建議
    在網(wǎng)上建立主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明自己的設計思想,廣泛征求同學們的意見。
    (四)設計的評價
    1.內容標準
    (1)能根據(jù)設計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要求進行評價,樹立質量管理意識。
    例1 保存設計過程中的所有記錄,以備查用。
    例2 隨時檢查設計方案和制作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2)能根據(jù)需要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并進行評價,寫出試驗報告。
    例1 對材料進行性能測試,以確定是否能使用。
    例2 建立仿真模型,進行可行性試驗,檢驗是否達到性能要求。
    (3)能根據(jù)設計要求對設計過程和最終產品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并寫出設計總結報告。
    例1 對產品的評價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實用性、工作效率、安全性、外觀、成本、耐用性等),以及它的使用和最終處理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經濟、社會、環(huán)境、道德倫理等)。
    例2 對設計過程的評價著重于是否合理、能否優(yōu)化、有無創(chuàng)造性或個性。
    (4)能對他人的、現(xiàn)有的技術產品做出自己的評價,并寫出比較全面的評價報告。
    例 評價某個技術產品的實用性、美觀性、對自己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與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關系等。
    2.活動建議
    (1)回顧自己在設計過程中做了哪些過程性評價,起了什么作用。
    (2)討論在購買某種商品(如保健品、電器、農藥等)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必修2:技術與設計2
    本模塊是在“技術與設計1”的基礎上設置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與設計的教學內容,它所體現(xiàn)的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對于高中生的生活、學習以及人生規(guī)劃都具有普遍的價值。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理解結構、流程、系統(tǒng)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結構設計、流程設計和系統(tǒng)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簡單控制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能使用常用的規(guī)范的技術語言表達設計方案;能結合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形成設計方案并初步實施;學會從技術、環(huán)境、經濟、文化等角度綜合評價技術設計方案和實施的結果,增強革新意識。
    本模塊的教學要面向生活和生產的實際;引導學生關注技術試驗,理解技術設計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注重歸納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并將它們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要使學生善于總結具有典型性的技術問題的解決策略。
    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一)結構與設計
    1.內容標準
    (1) 了解結構的涵義,能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的概念和一般分類。
    例 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應力的架構形態(tài),結構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
    (2)能結合1~2種簡單的結構案例,分析結構是如何承受應力的。
    例 支柱能抵抗壓力,捆綁能抵抗張力等。
    (3)能通過技術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
    例 結構的類型、材料的選擇、連接處的強度等影響著結構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
    (4)能確定一個簡單對象進行結構設計,并繪制設計圖紙,做出模型或原型。
    (5)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
    例 趙州橋、長城、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等經典建筑的欣賞。
    2.活動建議
    (1)自行設計一個試驗方案,對公路旁的單腳標志牌、雙腳標志牌、家用單腳支撐的茶幾等物體進行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試驗,記錄試驗數(shù)據(jù),指出提高它們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方法。
    (2)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選擇典型結構的案例,分析其結構的特點。例如:
    △犁田的犁,幼兒學步車,高壓線鐵架,大壩,泥墻等。
    △多倫多的天虹體育館,上海楊浦大橋,博鰲亞洲論壇會議廳等。
    (3)選擇一個對象進行結構設計,形成設計方案、繪出簡單的設計圖紙,并做出實物模型或原型。
    以下所列的設計項目可供參考:
    △臺式相片架支撐部分的結構設計。
    △個性化臺燈罩的結構設計。
    △個性化(或多功能)的折疊雨傘的設計。
    △樂(琴)譜架的結構設計。
    △雙人自行車的結構設計。
    △簡支(獨木)橋的結構設計。
    △連續(xù)(有橋墩的)橋的結構設計。
    △拱型橋的結構設計。
    △簡單的農家屋架的結構設計。
    △蔬菜大棚的結構設計。
    (4)收集某些建筑物坍塌、扭曲或斷裂的案例,討論并分析其主要技術問題所在。
    (二)流程與設計
    1.內容標準
    (1)了解流程的含義及其對生產、生活的意義。
    (2)通過對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產工藝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時序和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學會閱讀簡單的流程圖。
    例 某快餐配送中心一天的工作流程,合成氨的工藝流程,木制家具的生產線等。
    (3)能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并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
    例 流程設計主要應考慮事物的內在性質、規(guī)律和相關因素,應以時序和環(huán)節(jié)為設計的主要線索。
    (4)能解釋流程的改進與設備、材料等之間的關系,能概括某種簡單生產流程優(yōu)化過程中所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例1 流程設計的改進通常以提高工作質量,或提高工作效率,或降低成本,或節(jié)約能源,或省力,或減少環(huán)境污染等為目的!
    例2 利用CAD對繪制圖紙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進,優(yōu)化了工程設計的流程,提高了效率;利用先進的醫(yī)療設備取得病人的數(shù)據(jù)信息以代替以往的人工檢查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了醫(yī)生對病情診斷的流程,提高了診斷的正確率和工作效率。
    (5)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或流程的改進設計,并用文字或圖表說明流程設計方案的特點,或者流程的改進方案的優(yōu)越之處。
    2.活動建議
    (1)分析某些流程設計的案例,畫出流程框圖,說明它們的設計特點。例如:
    △郵局運送郵件的流程、聯(lián)合收割機的工作流程、法院處理一個案件的工作流程
    、城市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印染的工藝流程、某種兒童玩具的加工工藝流程、沖洗照片的工作流程、家用全自動洗衣機的工作流程、ATM自動取款機的工作流程、海水淡化的工藝流程等。
    (2)選擇一個對象,進行流程設計或流程的改進設計,繪出簡單的工藝流程圖;在設計說明書中寫出該流程設計方案的特點,實施過程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設備、環(huán)境等;就設計的思路和過程進行討論。有條件可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以下所列的設計項目可供參考:
    △墻面涂刷的施工工藝流程的改進設計。
    △農村住宅建筑施工的流程設計。
    △汽車模型的制作流程設計。
    △河水凈化的實驗流程設計。
    △土壤的酸堿度測定的實驗流程設計。
    △茶葉加工工藝流程的改進設計。
    △從茶籽餅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藝流程的改進設計。
    △垃圾處理的工作流程設計。
    △小型印刷廠的印刷工藝流程的改進設計。
    △服裝制作工藝流程的改進設計。
    △郵件處理(分檢)工藝流程的改進設計。
    △某種工業(yè)產品(如電視機、摩托車、自行車)裝配工段的組裝工藝流程的改進設計。
    (三)系統(tǒng)與設計
    1.內容標準
    (1)從應用的角度理解系統(tǒng)的含義。
    例 系統(tǒng)由相互依賴的若干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聯(lián)系,形成一個整體,以實現(xiàn)一定的功能。
    (2)通過簡單的系統(tǒng)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統(tǒng)的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統(tǒng)分析的基本方法。
    例 系統(tǒng)有大有小。把某一個研究對象看作是一個系統(tǒng),可以對它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討論其內部的多種關系。
    (3)理解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意義,能結合實例分析影響系統(tǒng)優(yōu)化的因素。
    例 系統(tǒng)設計要注意各組成部分或各層次的協(xié)調和連接,以提高系統(tǒng)的有序性和整體的運行效果。
    例 學校課程表的合理編排。
    (4)通過簡單的系統(tǒng)設計案例的分析,初步學會簡單系統(tǒng)設計的基本方法。
    (5)確定一個生活或生產中的簡單對象,根據(jù)設計要求完成系統(tǒng)的方案設計。
    例 室內照明系統(tǒng)的設計。
    2.活動建議
    (1)分析某些系統(tǒng)設計的案例,列出系統(tǒng)中的各組成部分,分析它們之間是怎樣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如何協(xié)調好這些關系。例如:
    △鐵路部門列車時刻表,運動會的賽事安排等。
    △汽車底盤的系統(tǒng),人造衛(wèi)星的慣性導航系統(tǒng)等。
    (2)選擇生產或生活中的一個對象進行系統(tǒng)設計,繪出簡單的設計圖紙,編寫設計說明書(設計說明書應列出該系統(tǒng)設計中應重點考慮的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嘗試進行(或模擬進行)系統(tǒng)方案的實施。
    下列項目的系統(tǒng)設計,可供參考:
    △室內裝修的設計。
    △學校植物園幾種作物合理套種的設計。
    運用系統(tǒng)的思想進行設計,下列項目可供參考:
    △手表的包裝設計(綜合考慮包裝的材料、包裝的外形、包裝成本、包裝的安全性等)。
    △筑路工程方案的模擬設計(為坐落在山里的村莊策劃一個通向山外的筑路工程的設計方案,綜合考慮資金分配、人員調配、地質勘探、路向選擇、材料購置、施工進度等的關聯(lián))。
    △城市公交系統(tǒng)的模擬設計(綜合考慮道路布局、城市建設規(guī)劃、交通流量預測、人群需求、線路簡捷等因素)。
    (四)控制與設計
    1.內容標準
    (1)理解控制的含義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例 事物的發(fā)展有多種可能性,人們根據(jù)自己的目的,通過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著某一確定的方向發(fā)展,就形成了控制。
    (2)分析典型的案例,了解手動控制、自動控制,熟悉簡單的開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和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和簡單的工作過程。
    例1 控制設計是對系統(tǒng)的信息流程、反饋機制進行分析和設計,使系統(tǒng)的運行達到最佳狀態(tài)。
    例2 開關控制燈的亮與滅(手動、開環(huán)控制)。
    例3 電冰箱冷藏室溫度的控制(自動,閉環(huán)控制)。
    (3)能畫出一個簡單的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的方框圖,理解其中的控制器、執(zhí)行器等環(huán)節(jié)的作用,熟悉反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
    - 例 畫出家用空調控制系統(tǒng)的方框圖。
    (4)能結合案例找出影響簡單控制系統(tǒng)運行的主要干擾因素,并作分析。
    例1 飛機飛行導航系統(tǒng)的干擾因素的分析,如電磁波等。
    例2 恒溫箱的恒溫控制中,影響溫度的干擾因素分析,如環(huán)境溫度等。
    (5)了解簡單的被控制對象的基本特性,能確定被控量、控制量,畫出控制系統(tǒng)的方框圖,并形成初步的控制設計的方案。
    (6)能根據(jù)開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制作一個控制裝置;或者能根據(jù)簡單閉環(huán)
    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進行實施或模擬實施,學會調試運行,提出改進方案。
    2.活動建議
    (1)觀察家用抽水馬桶水箱水位的自動控制工作過程。動手試驗,將一個人工水位控制系統(tǒng)改進為自動水位控制系統(tǒng),畫出它的方框圖并說明其工作原理。
    (2)收集并分析日常生活中控制系統(tǒng)的案例,對該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對象的基本特性、控制的工作過程、控制效果等進行討論,并加以說明和描述。例如:
    △熱水器出水溫度的控制、鍋爐的蒸汽汽包的水位控制(給水、蒸發(fā))、潛水艇潛水深度的控制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經典控制系統(tǒng)(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
    (3)選擇一種控制設計的對象,進行控制設計,繪出簡單的設計圖紙(或程序設計框圖),在設計說明書中寫出該控制設計的特點,嘗試運行(或模擬運行)設計方案,對該控制系統(tǒng)進行評價,對所出現(xiàn)的偏差進行分析。建議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以下所列的設計項目可供參考:
    △升國旗的定時控制裝置的設計與制作。
    △自動計時裝置的設計與制作。
    △賓館自動門的設計與制作。
    △恒溫箱的溫度控制設計。
    △自行車輪胎充氣壓力的控制設計。
    △沼氣燃料系統(tǒng)的壓力控制的模擬設計。
    △蔬菜大棚的恒溫控制的設計。
    △流速控制系統(tǒng)的模擬設計(如依據(jù)土壤的濕度來控制灌溉過程中水的流量或流速)。
    △道路的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翻轉時間隨汽車流量而變化的控制設計。
    (4)在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中,出于安全或其他因素的考慮,往往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切換。比如,連續(xù)生產過程中當一套控制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時,為了不影響正常工作就需要切換到另一套備用的控制系統(tǒng)進行工作;再如,賓館為節(jié)約能源,先使用太陽能裝置供應熱水,當太陽能裝置的熱量不足時,要能自動切換到鍋爐提供的熱水供應系統(tǒng)。查找有關資料,研究這類控制系統(tǒng)切換方案的實現(xiàn)。
    (二)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條件,為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和不同發(fā)展需要而開設的課程。這些課程拓展了學生的學習基礎,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發(fā)展他們的特長。
    通用技術的選修課程共有7個模塊,每個模塊2學分。這些模塊為并列關系,沒有層次之分和順序要求。但可能由于所涉及的知識或其他原因,有的模塊(如“家政與生活技術”、“服裝及其設計”)可在高一或高二年級開設,而有的模塊(如“簡易機器人制作”)可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電子控制技術”介紹常用的電子控制的基本知識,重視這些知識在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該模塊適合各類學校開設,可供各類學生、特別是具有理工科發(fā)展傾向的學生選修。
    “建筑及其設計”著重建筑結構及構件的設計,并涉及到建筑的許多人文因素和社會因素。該模塊既適合對理工科感興趣的學生,也適合對文化、藝術感興趣的學生;既適合城市學校,也適合農村學校。在課程實施中,還可以體現(xiàn)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簡易機器人制作”相對于其他模塊,開設條件要求較高,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和在這方面有一定興趣的學生。
    “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模塊,它采用專題形式選擇了6個方面的學習內容,可供農、林、牧、副、漁等不同經濟地區(qū)的學校開設。選修此模塊的學生至少修學2個專題。學校在選擇所開設的模塊時,不要狹隘地把它理解為只適合農村學生,它同樣適用于對所列專題感興趣的城市學生。
    “家政與生活技術”從家政的角度介紹了一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生活技術,這些技術是提高生活質量所必須學會的內容。該模塊的開設沒有特殊的條件要求,適合于各類學校和所有學生。
    “服裝及其設計”反映了新的服裝觀,介紹了服裝及著裝的設計常識,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有重要作用。該模塊對設備要求不高,各地均可開設。適合在這方面或相關領域有興趣的學生。
    “汽車駕駛與保養(yǎng)”不僅包括基本的技能訓練,還包括汽車構造與原理、汽車文化、汽車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等內容,這些在現(xiàn)代社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梢栽谟袟l件的學校中開設,供對此有興趣的學生選擇。
    選修1:電子控制技術
    電子控制技術是一門運用電子電路實現(xiàn)信息或能量改變的技術。它不僅提高了生產自動化程度,而且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生活中的重要幫手。本模塊提供了學習設計和制作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機會,以使學生接觸和嘗試解決更具有趣味、更富有價值的技術問題。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了解電子控制電路的構成,知道數(shù)字電路的基本知識及其在電子控制技術中的應用;學會設計和安裝電子控制電路,能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分析電子控制的過程和可能發(fā)生的故障,并用試驗的方法進行優(yōu)化,以提高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應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典型實例,把重點放在電子控制電路的實際運用和改進上,強調綜合運用系統(tǒng)和控制的方法分析和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問題。
    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一)傳感器
    1.內容標準
    (1)認識常見的傳感器,能用多用電表檢測傳感器。
    例 常見的傳感器有光敏傳感器、熱敏傳感器、磁敏傳感器、聲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等。
    (2)知道傳感器的作用及其應用。
    例 不同的傳感器可以用來收集不同的信息,并把它轉變?yōu)殡娦盘枴?br>2.活動建議
    通過實地觀察、調查、咨詢、查閱產品說明書或有關的技術資料等多種方式,了解各種傳感器在生活、生產、軍事等方面的應用實例,分析它在電子控制系統(tǒng)中的作用。
    (二)數(shù)字電路
    1.內容標準
    (1)通過比較數(shù)字信號和模擬信號,了解數(shù)字信號的特性,知道數(shù)字信號的優(yōu)點。
    例 數(shù)字信號具有方便地從信號中分離噪聲、高精度地處理信號和容易實現(xiàn)信號保存等優(yōu)點。
    (2)知道數(shù)字信號中“1”和“0”的意義,了解數(shù)字電路是一種能夠方便地處理
    “1”和“0”兩種狀態(tài)的電路。
    例 “1”和“0”表示信號的“有”和“無”或電平的“高”和“低”狀態(tài)。
    (3)了解晶體三極管的開關特性及其在數(shù)字電路中的應用。
    (4)熟悉與門、或門和非門等三種基本邏輯門的電路符號及各自的邏輯關系,會填寫它們的真值表,能畫出波形圖。
    (5)知道與非門、或非門的電路符號及各自的邏輯關系,會填寫它們的真值表,能畫出波形圖。
    (6)知道常見的數(shù)字集成電路的類型,并能用數(shù)字集成電路安裝簡單的實用電路裝置。
    例1 常見的數(shù)字集成電路類型有TTL型和CMOS型等,識別它們的引腳排列時,先要找到外形結構標志。
    例2 采用CMOS集成電路等器件,在電子實驗板上搭接電子門鈴電路、旋轉彩燈電路、定時電路、密碼鎖電路等簡易、有趣的電路。
    (7)能夠對數(shù)字電路進行簡單的組合設計和制作,并進行試驗。
    例 用與非門組成兩個不同頻率的多諧振蕩電路,然后將兩個電路進行組合,用頻率高的振蕩電路產生的信號對其中頻率低的振蕩電路產生的信號進行調制,合成一個新的信號,并用此制作一個發(fā)出變調聲音的電子門鈴,這就是常見的數(shù)字電路組合設計。
    2.活動建議
    (1)收集數(shù)字電子產品的資料,舉辦一個“未來世界中數(shù)字技術的應用”討論活動,了解數(shù)字技術發(fā)展的動態(tài)和趨勢。
    (2)動手做下面兩個實驗,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了解數(shù)字信號的優(yōu)點:
    △在電腦中進行某一幅畫面的復制(或把電腦中某幅畫面刻錄到光盤上),比較復制件與原件的影像清晰程度是否發(fā)生顯著變化。
    △使用錄像機將錄像帶中的某一段畫面翻錄到另一盤錄像帶上,比較母帶和翻錄帶的影像清晰度是否發(fā)生變化。
    (3)使用電子工作平臺(EWB),用虛擬的方法對基本邏輯門電路、組合門電路等進行邏輯關系實驗。
    (4)以2~3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使用數(shù)字集成電路設計并搭接2~3個不同的簡單電路。然后,將其組合成具有新功能的實用電路,并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
    (三)電磁繼電器
    1.內容標準
    (1)知道常見的繼電器可分為電磁繼電器和無觸點繼電器兩大類。
    例 常見的電磁繼電器有直流電磁繼電器、交流電磁繼電器、干簧繼電器等。
    (2)了解常見的直流電磁繼電器的構造、規(guī)格和工作原理。
    例1 直流電磁繼電器的內部結構圖。
    例2 常見直流電磁繼電器的接點有常開、常閉和轉換接點等三種類別。
    例3 繼電器的額定工作電壓、線圈直流電阻、接點數(shù)目等。
    (3)學會直流電磁繼電器的使用。
    例 用有轉換接點的直流電磁繼電器搭接一個電路,分別控制一只玩具電動機和一個報警器。
    (4)知道可控硅的構造和電路符號。
    (5)了解可控硅的簡單的工作原理。
    2.活動建議
    (1)查閱繼電器在電子控制系統(tǒng)、觸電保護、電流過載以及在高壓、高溫和有毒環(huán)境下應用的實例,比較電磁繼電器和可控硅在應用中的優(yōu)缺點,并進行交流。
    (2)用有轉換接點的直流電磁繼電器搭接一個電路,實現(xiàn)對一個玩具電動機和一個報警器的轉換控制。
    (3)搭接一盞電燈的電路,用可控硅控制它的亮度。
    (四)電子控制系統(tǒng)及其應用
    1.內容標準
    (1)知道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
    例 最基本的電子控制系統(tǒng)由輸入、控制和輸出等三個部分組成,其中輸入部分大多由傳感器等組成;控制部分通常由數(shù)字電路(如觸發(fā)器)、單片機或計算機等組成;輸出部分一般由電磁繼電器等組成。
    (2)能用方框圖分析生活中常見的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
    (3)能用數(shù)字集成電路等安裝簡單的實用電路,并進行調試。然后,能應用該電
    路設計和安裝開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
    例 用數(shù)字集成電路等器件安裝一個多諧振蕩電路,并利用它設計和安裝一個開環(huán)的溫度報警系統(tǒng)。
    (4)能設計和安裝簡單的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并進行調試和改進。
    例 用集成電路設計和安裝一個電子恒溫控制系統(tǒng),并進行調試。
    (5)了解常見遙控系統(tǒng)的組成、分類及其應用。
    例1 常見的遙控系統(tǒng)由發(fā)射電路、接收電路和執(zhí)行機構等組成。
    例2 常見的遙控系統(tǒng)有紅外線遙控系統(tǒng)和無線遙控系統(tǒng)等。
    (6)能用集成電路設計和安裝簡單的遙控系統(tǒng),并進行調試。
    例 用集成電路組成單通道遙控系統(tǒng)。
    2.活動建議
    (1)設計一個住宅公用走道路燈控制的系統(tǒng)方案,并通過試驗等技術活動對方案進行優(yōu)化。
    (2)制作一個單通道無線電遙控電路,再應用這一電路設計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電鈴(或電燈等)遙控系統(tǒng),并在試用過程中加以改進。
    選修2:建筑及其設計
    建筑技術是工業(yè)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及其設計是建筑技術的重要內容。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建筑,將建筑物設計得合理、適用、美觀,可以便利和美化我們的生活。本模塊對進一步增強應用技術的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都是十分有益的。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理解建筑與文化的關系;了解常用的建筑材料及其加工設備與工具,學會一些加工技能;了解建筑構造及構件的主要技術知識;能進行簡單建筑結構與構造的設計,理解與設計有關的建筑法規(guī)。
    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注意,設計每一個構件都要考慮部分與整體以及部分之間的關系,以使這個構件與整體及其他構件和諧、協(xié)調。建筑物的質量和建筑污染是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問題,應注意利用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增強學生的質量意識、環(huán)保意識與安全意識。建筑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建筑設計的教學中應注意其人文性與時代性。
    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一)建筑與文化
    1.內容標準
    (1)理解建筑是民族文化藝術的結晶和時代風貌的寫照,了解建筑的發(fā)展與人類文明的關系。
    例 因民族文化的不同,各民族的建筑風格與建筑藝術也不相同。
    (2)了解我國和當?shù)胤课萁ㄖ奶厣,能分析當(shù)胤课萁ㄖ厣漠a生原因。
    (3)通過對典型建筑物的欣賞,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建筑物進行評價。
    2.活動建議
    組織學生收集世界各國典型建筑的照片、錄像與資料,分析這些建筑的特色,及其與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所處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二)建筑結構及其簡單設計
    1.內容標準
    (1)了解建筑結構的含義,知道某一類建筑物的結構類型。
    例1 建筑結構是抵抗垂直和水平方向載荷的受力構件組成的骨架體系。
    例2 房屋的結構類型有:柱、梁板結構,拱卷結構,桁架結構,鋼架結構,懸挑結構,殼體結構、折板結構、懸索結構和充氣結構等。
    (2)了解拱卷結構、桁架結構、懸索結構常見的建筑結構受力情況,能通過簡單建筑物的案例,分析影響其穩(wěn)定性和強度的主要因素。
    (3)能設計簡單的建筑結構,并制作模型。
    2.活動建議
    (1)組織學生了解學校教學樓或家庭住房的結構,分清哪些是承重墻和結構柱。
    (2)測繪一座簡單房屋,用硬卡紙或小木條按1:300的比例制作其幾何體塊模型。
    (三)建筑材料及其加工
    1.內容標準
    (1)知道常用建筑材料的種類,熟悉其中1~2類材料的性質、規(guī)格型號和用途。
    例 常用的建筑材料有:磚、混凝土、水泥、沙石、木材、陶土制品、金屬、玻璃、油漆、涂料,以及防水、防火與隔熱、隔音材料等。
    (2)能分析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與選用材料不當可能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等危害,初步學會選擇適用的建筑材料。
    例 使用不合格材料或選用材料不當,可能造成建筑物毀損或環(huán)境污染。
    (3)初步學會1~2 種常用建筑材料的加工方法、連接方法及其工藝。
    例 常見建筑材料的連接方法有:膠接、榫接、焊接,此外還有通過插入件和其他連接件來實現(xiàn)連接。
    2.活動建議
    組織學生收集一些因使用不合格材料造成建筑物損毀事故或選用建筑材料不當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事例,討論使用不合格材料或選用材料不當?shù)奈:Α?br>(四)建筑構造及其設計
    1.內容標準
    (1)了解建筑構造的含義,知道某一類建筑物的構造類型。
    例 房屋是由基礎,墻、柱,樓板、樓梯,門、窗,屋頂?shù)然緲嫾匆欢ㄔ?br>和方法構造而成的,各構件在不同位置,發(fā)揮各自不同的作用。
    (2)理解各類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構造與人的行為、生理及心理要求之間的關系。
    (3)了解2~3類建筑構件的用途、特點,理解設計該構件時要注意的問題(包括建筑設計中的安全要求及有關建筑法規(guī))。
    (4)能設計或改進簡單建筑構件,并能繪制設計草圖。
    (5)能根據(jù)設計方案選擇加工工具、量具、設備及加工方法,并制作所設計建筑物模型或構件(或模型)。
    (6)能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對設計方案及其制作品進行評價。
    2.活動建議
    (1)調查學校及周圍建筑物的構造類型、特點及用途,分析其門、窗或樓梯的用途與優(yōu)缺點。調查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確定設計對象及要求。
    (2)組織學生體驗過街天橋上下道是否方便行人負重、推車或在雨雪天行走,是否方便殘疾人行走,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討論如何改進其設計。
    (3)調查當?shù)氐慕ㄖ镆蛭纯紤]周邊環(huán)境因素造成景觀破壞的事例。
    選修3:簡易機器人制作
    單片機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分支,是簡易機器人的核心元件。日常生活中的VCD機、DVD機、數(shù)字電視機、自動洗衣機、空調及其遙控器等設備都使用著各種各樣的單片機,同時,在工業(yè)控制、智能機器、智能武器、智能化儀表和儀器等領域,它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知道單片機和機械傳動的基本知識,能設計與制作由單片機和傳動機械等組成的簡易自動控制機器或簡單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
    教學中要重視使用計算機技術提供的學習平臺,突出簡易機器人的實際應用,合理選擇價格低廉、可多次燒結的單片機型號和通俗易懂的單片機編程語言。注意應用實例的典型性,著重系統(tǒng)和技術試驗等技術思想方法在設計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力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本模塊由3個主題組成:
    (一)單片機及其控制程序
    1.內容標準
    (1)知道單片機的特點及應用。
    (2)知道單片機的基本組成及工作過程。
    例1 單片機由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以及連接這三部分的總線組成。
    例2 單片機執(zhí)行一條完整的指令必須經過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執(zhí)行指令三個過程。單片機中的每條指令都分別存放在專門的存儲器(ROM)中。
    (3)知道單片機集成電路引腳的功能。
    例 AT89C—2051單片機集成電路為20腳的雙列直插式器件,分為電源引腳、外部振蕩電路引腳、復傳引腳、I/O接口引腳等,其中20號腳是主電源Vcc引腳,電壓應為+5 V;10號腳是電源GND引腳,應接地。
    (4)了解一種單片機編程語言,掌握一種單片機常用的編程指令。
    例1 AT89C—2051單片機匯編語言或C語言。
    例2 指令就是控制單片機進行各種操作和運算的命令,由操作碼和操作數(shù)兩部分組成。
    例3 匯編語言的常用指令有數(shù)據(jù)傳送指令、算術運算指令、簡單的控制轉移指令、簡單的位操作指令等。
    (5)學會用指令編制簡單控制的程序,并能根據(jù)試驗進行修正。
    例 用單片機控制發(fā)光二極管完成下面的程序:先是發(fā)光二極管全部熄滅,然后二極管全部發(fā)光,接著二極管間隔發(fā)光,再回復到全部熄滅,并一直不斷地反復循環(huán)。
    (6)能操作單片機編程器將編寫的程序燒結固化。
    2.活動建議
    (1)調查一個交通路口的行人流量、自行車流量和汽車流量,制訂出交通紅綠燈翻轉時間間隔的合理方案,設計和制作一個用單片機控制的交通信號燈控制模型,并進行模擬試驗。
    (2)采用分組的形式,設計不同的程序,使單片機控制的彩燈組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發(fā)光形式,如奇數(shù)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出閃光、偶數(shù)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出閃光和逐個發(fā)光。在電子實驗板上搭接電路進行試驗,并將這些設計成果應用于實際。比如,為廣告牌四周設計和制作一個逐個閃爍發(fā)光的循環(huán)彩燈組。
    (二)單片機與控制電路
    1.內容標準
    (1)了解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知道單片機是一種使用廣泛的控制電路。
    例 電子控制系統(tǒng)由輸入、控制和輸出等三個部分組成。
    (2)知道常見的傳感器及其作用。
    例 光敏傳感器能把光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枴?br>(3)了解繼電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并能掌握簡單的使用方法。
    (4)能用傳感器、單片機和繼電器等安裝一個簡單控制裝置,并進行試驗。
    例 用光敏傳感器、AT89C-2051單片機和蜂鳴器等設計和安裝的一個遮光報警裝置。
    2.活動建議
    設計由傳感器、單片機和發(fā)光二極管等組成的1~3種在夜晚才能工作的循環(huán)彩燈控制系統(tǒng),并在電子實驗板上搭接電路后進行試驗。
      
    (三)單片機與傳動機械
    1.內容標準
    (1)知道一般機械的組成,了解常見的機械傳動的方式。
    例1 機械一般由動力部分、傳動部分、執(zhí)行部分和機體組成。
    例2 常見的機械傳動有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和平面連桿傳動等。
    (2)了解常見齒輪傳動的特點、形式和應用,會計算簡單的齒輪傳動比。
    例1 常見的齒輪傳動有圓柱齒輪傳動、圓錐齒輪傳動、蝸桿傳動和齒條傳動等。
    例2 蝸桿傳動具有傳動比大、傳動平穩(wěn)、能自鎖等特點。
    (3)能按照裝配圖樣安裝簡單的齒輪裝置,并進行調試。
    例 裝配電動玩具中的齒輪箱。
    (4)了解常見的連桿傳動機構的結構及其應用,能設計和制作簡單的連桿裝置。
    例1 收縮門、支架式工具箱中的平行連桿機構,縫紉機腳踏板的曲柄連桿機構。
    例2 以竹片和細竹管等為材料制作的可縮放毛巾架。
    (5)能設計一個簡單的電動機械,并進行安裝和調試。
    (6)能設計和制作一個由傳感器、單片機、繼電器、電動機和傳動機械等組成的簡易機器人或簡單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 并能通過試驗完成2~3個規(guī)定的動作。
    例 某電動機械模型行進中完成了下列規(guī)定動作:在碰到障礙物之前便能自動后退,并發(fā)出“倒車、倒車”的聲音。
    2.活動建議
    (1)調查周圍環(huán)境中的機械傳動裝置,分析其結構和工作過程,畫出簡單的結構草圖。如伸縮曬衣架、挖土機的機械手臂、消防車的升降云梯等。
    (2)分組設計和制作一個簡單的機械手模型,用它完成夾取和釋放一只乒乓球的動作,并進行小組交流。
    (3)設計并制作由玩具電動機、模型齒輪箱和連桿機構組成的能兩腿步行(或爬行)的簡單機械模型,并在運行試驗后調整結構的穩(wěn)定性。
    (4)設計和制作一個由單片機控制的電動四足爬行(或兩腿步行)的機械模型,且完成前進、停止、眼睛閃爍、發(fā)聲和后退等動作。
    (5)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先設計一個簡易機器人模型,要求完成下列動作:在它行進的正方向上遇見點燃的蠟燭時,能自動停止,并啟動模型攜帶的電風扇將蠟燭吹滅。然后組內分工制作,并組裝調試、交流和評價。
    選修4: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
    農業(yè)技術是技術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對于人類的生活以及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本模塊以現(xiàn)代農業(yè)的理念、技術和試驗方法為主,為學生提供了接觸一些實用的農業(yè)新技術的機會,以培養(yǎng)學生對農業(yè)及其新技術的親近感,增強他們參與當?shù)亟洕ㄔO的意識。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認識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對經濟發(fā)展的作用,了解農業(yè)技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樹立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學會一些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的基本技能和試驗方法,并能夠在實踐中應用;能夠運用技術與設計的思想和方法,進行簡單的農業(yè)試驗方案的設計。
    學校在組織教學時,要采用合適的載體,解決好專題的地方性、季節(jié)性問題;要合理安排基礎知識學習和技能操作實踐的比例;要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實習基地,促進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熟悉和掌握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技術和試驗方法。
    本模塊的內容為專題設置。所設計的專題考慮到了地區(qū)的差異和城鄉(xiāng)學校的不同特點,適應面廣、應用性強。本模塊由6個專題組成,每個專題均為1學分,在選
    修時至少應選學2個專題。
    [專題一]        綠色食品
    1.內容標準
    (1)了解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對人類生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
    例1 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農作物的價值和產量,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質量。
    例2 農藥殘留嚴重影響著農產品的品質、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狀況和人類的健康。
    例3 治理工業(yè)污染、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等措施的實施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推進了農業(yè)及農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例4 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導致了我國自然災害的頻繁發(fā)生,受災面積不斷擴大,使農業(yè)的持續(xù)生產能力下降。
    (2)理解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涵義。
    例1 綠色食品也稱為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是指糧油、果品、蔬菜、畜禽、水產等在符合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按照規(guī)定的生產技術規(guī)程生產、加工,質量達到產品標準、食用安全的食品。
    例2 有機食品也可稱為生態(tài)食品或天然食品。有機食品要求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化學添加劑等化學合成物質,不采用輻射處理,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品,是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yǎng)的食品。
    (3)了解綠色食品的生產、加工及管理的標準。
    例 為規(guī)范綠色食品的生產、加工和管理,我國制定了《生產綠色品的肥料使用準則》、《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使用準則》、《綠色食品執(zhí)行標準草案》及《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監(jiān)測及評價綱要》等標準。
    (4)初步掌握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的技術要點,能夠選擇1~2種當?shù)刂饕霓r業(yè)栽培品種進行綠色食品栽培試驗。
    例1 綠色食品生產的施肥技術要點:使用有關標準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使用的肥料及施肥方法不能對環(huán)境和作物(營養(yǎng)、風味、品質和抗性)產生不良后果。
    例2 綠色食品病蟲害防治技術的要點是:①預防為主,綜合防治;②以生物防治
    為主,藥劑防治為輔。要求使用有關標準規(guī)定可以使用的農藥,有限度地選用允許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
    2.活動建議
    (1)參觀附近的農貿市場,結合自己的家庭實際,討論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的應用對于推動經濟發(fā)展、改善人類生活的作用,探討綠色食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2)收集或查閱資料,對轉基因食品應用的利弊展開討論。
    (3)對當?shù)剞r產品農藥殘留的情況進行調查,探討農藥殘留對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提出當?shù)刂饕耘嗥贩N的降低農藥殘留、提高經濟價值的農藥施用方案。
    (4)利用市場調查,根據(jù)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提出一個改變當?shù)胤N植結構、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經濟效益的綜合生產方案。
    [專題二]      品種資源的保護和引進
    1.內容標準
    (1)了解品種資源保護的意義、品種資源的種類及保護措施。
    例1 我國優(yōu)良栽培花卉、經濟作物、中草藥等品種資源的保存。
    例2 地方優(yōu)良動物品種的保存,如北京鴨、烏骨雞、東山羊等。
    (2)了解生態(tài)條件與引種關系,能分析溫度、光照和雨量等生態(tài)因素對引種的影響。
    例1 溫度、光照和雨量的差異與地理緯度有關,我國從緯度相近的意大利、墨西哥引種冬小麥較易成功。
    例2 海拔高度主要影響溫度變化,我國玉米的引種沿著由東北到西南的線路進行較易獲得成功。
    (3)了解引種試驗的過程,能根據(jù)當?shù)氐纳鷳B(tài)條件,對品種資源進行分析、比較,選定需要引進的品種。
    例 引種試驗要按照觀察試驗、品種對比試驗、區(qū)域試驗和栽培試驗的順序進行。
    (4)學會觀察試驗的方法,能對選定的1~2個品種進行引種的觀察試驗。
    例 觀察試驗要以當?shù)赝茝V的良種為對照,觀察引進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和對
    本地生態(tài)條件的適應性。
    (5)學會品種對比試驗的方法,能對引進品種做出全面的評價。
    例 品種對比試驗可以對引進品種的生育期、抗逆性、豐產性作更精確的觀察和研究,綜合評價每個引進品種的優(yōu)缺點。
    (6)學會區(qū)域試驗的方法,能通過區(qū)域試驗確定性狀穩(wěn)定的引進品種。
    例 區(qū)域試驗是引進品種在推廣之前必須經歷的、在不同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下更大范圍的比較鑒定試驗。
    (7)學會栽培試驗的方法,能確定適合引進品種的栽培條件。
    例 栽培試驗主要是對幾項關鍵技術措施進行研究,確定引進品種對肥力水平、灌溉條件和田間管理措施的要求,為新品種大田生產制定栽培技術措施提供依據(jù)。
    (8)能夠根據(jù)生產目標,設計引種試驗方案。
    2.活動建議
    (1)組織學生調查當?shù)刂饕獎、植物品種的原產地,了解當?shù)仄贩N資源的種類及特點,討論品種資源保護的措施。
    (2)根據(jù)學校綠化的需要,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花卉或樹木的引種栽培試驗,學習引種的栽培管理技術。
    (3)收集典型的引種案例并進行分析,對品種的引進是否合理、栽培管理的方法是否科學、生長條件的控制是否恰當及引進的效果等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調查當?shù)胤N植業(yè)或養(yǎng)殖業(yè)的結構及品種資源的引進情況,根據(jù)實際需要和自然條件,分組設計引種方案,選擇可行的最佳方案進行品種引進的栽培試驗,寫出引種試驗的總結報告,分析引種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5)確定合適的推廣品種,進行小面積推廣栽培,根據(jù)栽培情況和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該引進品種的栽培管理特點和措施,為大面積推廣提供資料和技術。
    [專題三]        無土栽培
    1.內容標準
    (1)了解無土栽培的類型和方法。
    例1 無土栽培的主要類型有水培、基質栽培、噴霧栽培等。
    例2 無土栽培的主要方法有基質缽栽法、基質槽栽法、袋栽法、營養(yǎng)液膜栽培法等。
    (2)了解無土栽培基質的種類和特點,以及營養(yǎng)液的組成成分的性質。
    例1 無土栽培的基質有水、砂、礫石、蛭石、鋸末、珍珠巖、炭化稻殼等。
    例2 無土栽培營養(yǎng)液的肥源有硝酸鈣、硝酸鉀、硝酸銨、尿素、氯化鉀、過磷酸鈣等。
    (3)學會營養(yǎng)液濃度的計算方法,掌握營養(yǎng)液配制的方法,了解常用的經驗配方。
    例1 營養(yǎng)液濃度的計算方法有百萬分比濃度法、當量濃度法和毫當量濃度法等。
    例2 無土栽培常用的經驗配方有黃瓜配方、草莓配方、玫瑰配方、馬鈴薯配方等。
    (4)認識無土栽培常規(guī)設施,能就地取材,制作簡易的無土栽培設備。
    例1 無土栽培的設施有基質栽培床、水培栽培槽等。
    例2 制作簡易的無土栽培箱、無土栽培瓶等。
    (5)根據(jù)當?shù)鼗驅W校的條件,選擇1~2種作物進行無土栽培試驗,初步學會無土育苗的方法;掌握無土栽培過程中的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能對作物營養(yǎng)失調的癥狀進行分析和調整。
    例1 無土栽培設施與基質的消毒等常規(guī)處理技術。
    例2 無土育苗的種子處理、播種、苗期管理和移栽的方法。
    (6)掌握無土栽培中嫁接育苗的方法和管理技術,能夠根據(jù)需要進行嫁接育苗。
    例1 嫁接育苗的方法有舌接法、插接法和劈接法等。
    例2 黃瓜、番茄等蔬菜常采用嫁接的方法育苗,可有效防止根部的病害。
    2.活動建議
    (1)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臒o土栽培基地,認識各種無土栽培設施及其使用方法;指導學生利用當?shù)夭牧,制作簡易的無土栽培設施。
    (2)在學習過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學校,指導學生用無土栽培的方法對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育出的苗進行移栽和管理。
    (3)城、鄉(xiāng)學校都可以選擇一些花卉、蔬菜等新品種,利用家庭和各類基地,進行無土栽培試驗。
    (4)能夠根據(jù)當?shù)剞r業(yè)生產 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個推廣、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的方案。
    [專題四]        營養(yǎng)與飼料
    1.內容標準
    (1)了解常用飼料原料、配合飼料的種類及特點。
    例1 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水等物質在動物生長過程中的作用。
    例2 常用飼料原料分為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配合飼料等。
    例3 配合飼料分為全價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基礎混合飼料、添加劑預混料等。
    (2)了解營養(yǎng)性飼料添加劑、非營養(yǎng)性飼料添加劑的種類和作用,能根據(jù)需要正確選擇添加劑。
    例1 營養(yǎng)性飼料添加劑有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
    例2 非營養(yǎng)性飼料添加劑有抗生素類、激素類、酶類等。
    (3)學會1~2種天然青飼料主要的加工調制、貯藏及防污染方法。
    例1 加工調制方法:如物理加工調制法、化學處理調制法、生物處理調制法等。
    例2 貯藏方法:青貯法、微貯法、尿素保鮮法等。
    (4)了解配合飼料的成分和作用,掌握配合飼料的科學配制原則,學會設計飼料配方的基本步驟和計算方法,能運用計算機進行飼料配方的設計和最佳方案篩選。
    例1 全價配合飼料的能量、營養(yǎng)成分均衡,能夠滿足禽畜生長和繁殖的需要。
    例2 配合飼料的飼料配方計算方法有方形法、聯(lián)立方程法等。
    (5)了解飼養(yǎng)或養(yǎng)殖動物的營養(yǎng)需要,能根據(jù)培育目標,為當?shù)刂饕曫B(yǎng)或養(yǎng)殖動物制定不同生長階段的飼料選擇方案。
    例1 蛋用雞和肉用雞的營養(yǎng)需求。
    例2 孕期母豬和育肥豬的營養(yǎng)需求。
    例3 當?shù)厮a主要養(yǎng)殖品種各生長時期的飼料需求。
    (6)能結合當?shù)貙嶋H,并根據(jù)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為當?shù)貏游镲曫B(yǎng)場或水產養(yǎng)殖場設計飼料配方,并選擇一種動物進行飼養(yǎng)和養(yǎng)殖對比試驗。
    2.活動建議
    (1)參觀當?shù)氐膭游镲曫B(yǎng)場或水產養(yǎng)殖場,調制1~2種飼料配方,討論如何通過改良飼料配方來達到飼養(yǎng)目標。
    (2)結合當?shù)刭Y源,利用計算機為當?shù)氐闹饕曫B(yǎng)動物設計飼料配方,并進行最佳方案篩選。有條件的學校,可進行粗飼料、精飼料和混合飼料合理搭配、科學施喂的試驗,并做好記錄,分析試驗結果。
    (3)研究飼養(yǎng)動物肉類品質與飼料的關系,探討在動物飼養(yǎng)過程中如何生產肉類綠色食品。
    (4)按照生態(tài)農業(yè)的要求,設計一個資源再生和利用的動物飼養(yǎng)方案,增強生態(tài)農業(yè)的觀念。
    [專題五]     病蟲害預測及綜合治理
    1.內容標準
    (1)了解病蟲害防治在農業(yè)和林業(yè)上的意義。
    (2)了解病蟲害發(fā)生的過程、規(guī)律,能結合當?shù)貙嶋H分析影響病蟲害發(fā)生的各種因素。
    例1 病蟲害發(fā)生的過程一般經歷增殖階段、猖獗階段和衰退階段。
    例2 蟲口密度、繁殖能力等因素對病蟲害發(fā)生的范圍、地點和面積的影響。
    (3)學會幾種主要病蟲害的識別方法。
    例1 作物的葉部害蟲東亞飛蝗、林木的根部害蟲螻蛄和地老虎等蟲害。
    例2 黃瓜霜霉病的古巴假霜菌、引起番茄青枯病的假單孢桿菌等病害。
    (4)掌握當?shù)刂饕∠x害的一些預測預報方法,能進行簡單的病蟲害預測預報。
    例1 蟲害預測常用的方法有物候法、期距法、有效積溫法等。
    例2 病害預測常用實驗法,即通過預測圃觀察、林間調查、孢子捕捉和人工培養(yǎng)等手段預測病害的發(fā)生期、發(fā)生量及危害程度。
    (5)能運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對病蟲害發(fā)生的時間、范圍和數(shù)量進行預測預報;并能根據(jù)掌握的資料繪制蟲情分布圖。
    (6)學會當?shù)貛追N主要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機械防治方法,能設計體現(xiàn)環(huán)保要求的病、蟲、草害綜合治理方案。
    例1 生物防治方法: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病等。
    例2 化學防治方法:利用各種殺蟲劑、殺菌劑等農藥防治病、蟲、草害。
    例3 物理機械防治方法:捕殺、誘殺、阻殺、高溫處理等。
    2.活動建議
    (1)采集作物病害標本,捕捉當?shù)爻R娹r業(yè)害蟲,分析病蟲害的特征和識別方法。
    (2)觀察周圍的花卉和樹木,對感染病害或發(fā)生蟲害的植株進行治理。
    (3)收集生物防治信息,為當?shù)卦O計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方案,并進行防治試驗。
    [專題六]      農副產品的營銷
    1.內容標準
    (1)了解提高農副產品經濟價值的途徑。
    例 水果和雞蛋的保鮮,農副產品的深加工。
    (2)了解農副產品的市場種類和特征。
    例 農副產品的市場主要有消費者市場(生活資料市場)和生產者市場(即生產資料市場)等。
    (3)了解市場信息的作用,熟悉各種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徑,能收集有關農副產品的各類市場信息。
    例1 市場信息有國內外商品需求信息、產品價格信息等。
    例2 市場信息的收集途徑主要是公開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有關情報機構及信息預測部門等。
    (4)了解市場調研的內容,學會市場調研的方法,能根據(jù)明確的目的,進行農副產品市場調研。
    例1 市場調研的內容主要有市場需求的調研、產品的調研、價格的調研、促銷的調研、銷售渠道的調研及競爭的調研等。
    例2 市場調研的方法習慣上分為觀察法、詢問法及實驗法等三類。
    (5)認識市場預測對于農副產品營銷的作用,學會市場預測的基本方法,能就當?shù)啬承┺r副產品的營銷作出預測。
    例1 市場預測的內容主要有市場需求預測、商品資源預測、商品飽和點預測、商品價格預測、經濟效益預測等。
    例2 市場預測的常用方法有判斷法(定性)、保本分析法(定量)、投入產出法等。
    (6)熟悉農副產品信息發(fā)布的途徑,學會信息發(fā)布的方法,能設計某一農副產品的信息發(fā)布方案。
    (7)了解農副產品營銷決策的程序和方法,能根據(jù)市場預測并綜合各種有關因素,提出當?shù)啬骋恢饕r副產品的營銷方案。
    2.活動建議
    (1)組織學生以當?shù)啬撤N主要的農副產品資源為經營目標,收集有關信息,開展市場調查,獲得營銷決策所需的第一手資料,并對其市場需求、商品價格、經濟利潤和發(fā)展前景做出預測,寫出調查報告。
    (2)嘗試為當?shù)啬撤N主要的農副產品資源制作一個信息發(fā)布的網(wǎng)頁。
    (3)分組研討農副產品營銷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特點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并繪制一個農副產品營銷的流程圖。
    (4)利用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的結果,對當?shù)啬撤N主要的農副產品資源進行模擬決策,分組研討并由各組提出一個該種農副產品的生產要求、生產規(guī)模、加工方式、市場開發(fā)、經營方向、綜合利用的開發(fā)方案,將評選出的最佳方案提供給有關部門參考。
    選修5:家政與生活技術
    家政是指以提高家庭生活質量為目的,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對家庭生活進行科學化設計與管理。家庭生活中技術的應用,是家政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可以使家政理念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本模塊所涉及的內容對保證家庭經濟生活的有效運轉和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初步形成科學而健康的家庭生活觀念,理解自己在目前和未來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學會家庭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家庭理財和家庭保健的基本技能,養(yǎng)成科學的家庭生活態(tài)度,提高個人適應、建構和改善生活的能力。
    本模塊的教學應緊密結合家庭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注意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家庭生活中去;應注意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權利和義務,并將所學到的理念和技能應用到家庭生活以外的領域。
    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一)家政概述
    1.內容標準
    (1)理解家政的含義、內容。
    例 家政內容包括家庭關系、兒童發(fā)展、營養(yǎng)與食品、服裝與織物、住宅與居室、家庭理財、家庭保健、家庭文化生活等。
    (2)學會分析和評價一些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家政理念在現(xiàn)代家庭生活中的意義。
    例 《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些家政觀念。
    (3)了解一些國外的家政理念,學會分析它們在中國家庭生活中的意義。
    例 日本家庭對孩子的勤勞體驗教育,西方國家的禮儀規(guī)范等。
    (4)理解不同的家庭生活風格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
    例1 家庭生活風格表現(xiàn)在教育方式、交流方式、角色分配、禮儀與習俗等方面。
    例2 家庭交流方式對家庭氛圍及個人性格的影響。
    (5)理解不同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的角色,明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
    (6)了解獲得家政知識的各種信息渠道,能通過多種途徑充實自己的家政知識和技能。
    2.活動建議
    (1)組織學生就中國傳統(tǒng)倫理準則中的“孝悌”在現(xiàn)代家庭生活的意義展開辯論。
    (2)分小組編排一些小短劇,展示不同的家庭生活風格。
    (3)收集一些關于家庭禮儀的資料,進行學習和實踐,并作交流。
    (二)家庭管理
    1.內容標準
    (1)理解家庭管理的含義、內容。
    例1 家庭管理是選擇并運用有效的方法和資源,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達成家庭目標的活動。
    例2 家庭管理的內容包括經濟管理、物資管理、飲食管理、環(huán)境管理、娛樂管理、安全管理和家務管理等。
    (2)能分析家庭資源的種類及對家庭生活的影響。
    (3)理解家庭管理的特點,掌握家庭管理的一般實施步驟,能為改進家庭事務管理設計方案。
    例 家庭管理中需要家庭成員相互之間的合作、溝通、信任、尊重、忠誠和關愛。
    (4)理解家庭人際關系在家庭管理中的作用,學會一些協(xié)調家庭人際關系的技巧。
    例 在交流中如何傾聽、表述、爭論、忍讓等。
    2.活動建議
    (1)設計并組織一次節(jié)日期間的家庭活動,并注意總結和評價。
    (2)為自己的家庭設計一個物資管理方案,與父母討論、修改,并予以實踐。
    (3)假設家中有老人生病住院,需要陪護,就如何合理運用家庭的各種資源,照顧好老人,安排好家庭日常生活等問題進行討論,并設計方案。
    (4)分小組制訂一項班級事務的管理方案,全班討論確定最優(yōu)方案,并付諸實施。
    (三)家庭理財
    1.內容標準
    (1)了解家庭理財?shù)膬热荩煜ぜ彝ダ碡敺绞降姆N類,能分析影響家庭理財方式和效率的因素,并根據(jù)家庭的具體情況或模擬情境選擇合理的理財方式。
    例 家庭理財涉及家庭收入與支出、家庭預算、家庭消費及家庭投資等方面的內容。
    (2)學會分析家庭收入與支出的構成,并能根據(jù)家庭的具體情況,編制家庭收支預算表、支出明細表、家庭收支平衡表等。
    (3)學會分析家庭消費結構,通過對影響消費動機的主要因素的分析,識別不健康的消費心理與行為,能為自己和家庭制訂合理的消費計劃。
    例1 家庭消費結構是指家庭實際消費的各種生活消費資料數(shù)量的比例關系。家庭消費資料可劃分為:生存資料、發(fā)展資料、享受資料等。
    例2 不健康消費心理:膨脹心理、從眾心理、攀比心理、逆反心理、自慰心理、迷信心理、僥幸心理、炫耀心理等。
    例3 不健康消費行為:盲目性消費、積壓性消費、有害性消費、突擊性消費等。
    (4)了解家庭儲蓄的方式,比較銀行儲蓄不同種類的特點,學會根據(jù)家庭具體情況或模擬情境選擇合適的儲蓄方式。
    (5)了解常見的幾種家庭信用活動方式,能根據(jù)家庭具體情況作出信用活動的決策。
    例1 貸款是家庭信用活動的一種主要方式,包括向銀行貸款、消費信貸、典貸及個人借貸。
    例2 家庭信用活動決策的考慮因素:① 家庭對該商品需要的程度;② 市場預測情況;③ 償還支付能力。
    (6)了解有關家庭的商業(yè)保險的主要品種,以及購買保險時必須注意的事項,學會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判斷選擇。
    例1 家庭商業(yè)保險的主要品種:養(yǎng)老保險、財產保險、意外保險、醫(yī)療保險等。
    例2 購買保險的注意事項:① 評估風險,制定購買計劃;② 重視高額損失;③ 充分利用免賠方式;④ 尋找合適保險代理人;⑤ 了解保險公司狀況;⑥ 合同的審查。
    (7)了解和比較家庭投資的方式和特點,學會設計簡單的模擬投資方案。
    例 購買股票是家庭投資的一種方式,它的特點有:① 屬有價證券,可以買賣或當作抵押品;② 入股后不可隨便退 股;③ 證券價格隨行就市;④ 既享受權利又必須承擔風險。
    (8)了解有關家庭經濟的一般法律常識,樹立家庭生活中的法律意識。
    例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消費者權益的規(guī)定、《婚姻法》中關于財產關系的規(guī)定、《繼承法》的主要內容、《保險法》中與家庭有關的規(guī)定。
    2.活動建議
    (1)分小組組成模擬家庭,根據(jù)假設的家庭成員構成、經濟收入等情形,進行收支預算,并設計消費、投資、保險的方案。
    (2)假設你的母親當家理財,父親常因零花錢不夠與母親爭吵,討論該如何幫助他們化解矛盾。
    (3)假設一個家庭計劃用1萬元裝修兩間臥室,討論在裝修房間、購買家具和物品等方面如何安排,并分組設計裝修方案。
    (4)訪問兩家保險公司,了解他們所提供的醫(yī)療保險的品種,并從中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父親或母親的品種。
    (5)選擇一些家庭投資或家庭保險的案例,分析合同中的陷阱。
    (四)家庭保健
    1.內容標準
    (1)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家庭成員的身體發(fā)展特點和相應的保健方法,學會幾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的預防、發(fā)現(xiàn)和應急處理方法,培養(yǎng)關心照顧其他家庭成員的責任感。
    例 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有缺鈣、高血壓、心絞痛、糖尿病、中風等。
    (2)掌握一些常見身體不適的處理方法及護理方法。
    例1 常見身體不適主要包括消化不良、頭痛、發(fā)燒、感冒、中暑、流鼻血、凍瘡、暈車與外傷等。
    例2 基本的病情觀察方法:量體溫、測呼吸、測脈搏、量血壓、觀察大小便。
    (3)能對家庭的事故隱患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家庭事故隱患,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學會逃生方法和受傷后的急救措施。
    例 常見家庭事故:火災、觸電、車禍、摔倒、食物中毒、化學品燒傷等。
    (4)了解造成家庭環(huán)境污染的因素和保護家庭環(huán)境的措施,學會一些防范和消除家庭環(huán)境污染的方法,增強家庭環(huán)保意識。
    例1 家庭裝修材料的謹慎選擇。
    例2 廚房污染的防范:化學清潔用品的選用,抽油煙機的選擇、清洗等。
    (5)知道一些基本的外出旅行的安全保護常識。
    2.活動建議
    (1)邀請一位醫(yī)生介紹一些家庭生活中易發(fā)生的意外事故及后果。
    (2)檢查自己的家庭是否存在事故隱患,采取適當措施消除隱患,并作課堂交流。
    (3)準備一個家庭常用藥箱,列出所備藥品清單。
    (4)分組采用急救知識、技能競賽或即興話劇表演等形式,演示各種救護方法。
    (5)針對自己父母、祖父母的身體狀況,學習相應的保健或護理措施。
    選修6:服裝及其設計
    服裝是人們穿在身上的技術產品,反映著時代的文化特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的不斷提高,服裝設計日益成為美化人們服飾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術。本模塊引導學生從提高自身技術素養(yǎng)
    的角度學習服裝設計,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結構、流程、系統(tǒng)等思想方法,感受服裝設計所蘊含的文化藝術,加深對技術的人文性的領悟。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理解服裝與材料、服裝與文化的關系;初步學會簡單服裝的造型設計;學會用服裝結構圖表達服裝設計意圖;學會生活中的著裝設計;能設計具有個性化的簡單服裝,形成衣著審美意識。
    教學中應強調簡便易得的服裝材料(如舊衣或紙模等)的利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設計實踐和動手創(chuàng)作的機會,以加強審美、造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服裝及其設計
     服裝與材料  服裝與文化   著裝設計   服裝設計
    (一)服裝與材料
    1.內容標準
    (1)了解服裝的基本性質、服裝的主要分類及其特點。
    例 服裝的基本性質一方面表現(xiàn)為滿足人的生理需求方面的物質性,如服裝的保溫、舒適、散熱、透氣等;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滿足人的心理需求方面的精神性,如用服裝美化人的生活和表現(xiàn)人的身份與個性等。
    (2)了解服裝材料的構成和常見服裝材料的種類。
    例 服裝材料包括制作衣服的面料和服裝配件所用的輔料。
    (3)理解服裝與服裝材料的關系,能通過案例分析服裝材料與科學、技術及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4)了解常用服裝面料的種類、特點和性能,能用簡易方法鑒別常用服裝面料。
    (5)理解選擇服裝面料的主要依據(jù),能給自己設計的服裝選擇合適的面料。
    例 選擇服裝面料的主要依據(jù):①面料的性能和特點;②穿著對象的年齡和體型;③所設計服裝的種類、用途、款式風格以及色彩搭配等。
    2.活動建議
    (1)調查本地區(qū)目前市場流行服裝的面料、色彩與款式;收集各種流行的面料,制成“服裝面料標本集”(標明面料產地、名稱和特點);交流與分享“標本集”的內容,并說明其中的面料適合做哪一類服裝。
    (2)查閱有關我國絲綢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資料,討論與評價我國絲綢對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及其在世界服裝材料發(fā)展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3)收集現(xiàn)代服裝材料發(fā)展變化的信息,小組合作制作“現(xiàn)代服裝材料信息集”,研討現(xiàn)代服裝材料發(fā)展的趨勢和特點。
    (4)設想一種或功能更齊全、或色彩更美觀、或制作成衣更方便的服裝材料,并與同學交流和評價。
    (二)服裝與文化
    1.內容標準
    (1)了解構成服裝的基本要素。
    例 構成服裝的基本要素為材料、款式、色彩和工藝。
    (2)理解服裝與社會文化的關系。通過對我國一些民族服飾的調查,了解1~2個民族服飾的色彩、飾物及款式的含義,知道服裝與民族文化的聯(lián)系。
    例1 任何時代的服裝都受當代社會文化因素(政治、經濟、科學、技術、藝術、教育、道德、風俗、禮儀等)的影響和制約,同時也反映著當代社會文化的一
    定特征。
    例2 因民族文化的不同,我國及世界各民族服裝的款式與風格也各不相同。
    (3)理解服裝款式的含義,通過欣賞典型的時裝畫或服裝效果圖,能比較和分析服裝的款式,并評論其所反映的個性特點與社會文化特征。
    例1 服裝款式即服裝的外觀形式,包括服裝的外部輪廓造型、局部(領、袖、口袋等)、衣縫結構及裝飾附件(花邊、鑲綴等)的外形。
    例2 通過欣賞我國“中山裝”的服裝效果圖,比較“中山裝”款式與清朝男裝款式的不同與特點,評論“中山裝”產生的原因,說明其在我國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和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4)理解服裝色彩在表達情感與個性中的作用,能通過典型案例分析服裝色彩所表現(xiàn)的象征意義。
    2.活動建議
    (1)欣賞我國有代表性的少數(shù)民族服裝的錄像或圖片,討論這些民族服裝在材料、款式、色彩與工藝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主要特點,說明這些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審美觀念等的影響)。
    (2)查閱有關中國服裝史的圖書或資料,收集其中展示的我國古代漢、唐、明、清和近代五四時期等有代表性的男、女服裝插圖,從中比較和分析以上歷史時期中國服裝文化的變化與特征。
    (3)比較中國傳統(tǒng)服裝和西式服裝所用材料與款式的不同及特點,分析并評論產生這些不同與特點的主要社會文化影響。
    (4)收集有關服裝流行的信息,討論服裝面料、款式及色彩在服裝流行中的影響與作用。
    (三)著裝設計
    1.內容標準
    (1)了解人體結構、比例與服裝的關系,學會服裝量體的基本方法。熟悉我國成衣服裝號型標志,能為自己和他人選擇合適號型的成衣服裝。
    例 我國成衣服裝號型規(guī)定為:號,指身高;型,指圍度(上裝為胸圍,下裝為腰
    圍);均以厘米為標志單位。例如,上裝165/88表示165號、88型。
    (2)理解著裝的裝飾性和社會性。
    (3)了解服裝顏色、花樣等色彩搭配與使用的原則,能為個人或群體設計著裝色彩,學會欣賞服裝的色彩美。
    (4)熟悉著裝設計的基本要求,學會生活中的著裝設計,能根據(jù)著裝對象的具體條件分析與評價其著裝效果。
    2.活動建議
    (1)小組調查市場上出售的各類成衣服裝的號型標準,根據(jù)同學間相互測量的身體尺寸,討論并確定每人應購買哪種標準號型的上衣和褲子。
    (2)舉辦一次“我最喜愛的服裝”的表演活動。每個同學都要針對自己的體型和特點,為自己設計一套能展示自己個性風采的著裝方案并參加表演。交流參加表演活動的感受和心得體會。
    (3)為班級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或文藝演出設計著裝。
    (四)服裝設計
    1.內容標準
    (1)理解服裝設計的概念和服裝設計的基本要素。
    例 服裝設計的基本要素:① 核心要素是以人為中心的人體形態(tài)、運動、生理與心理等因素;② 構成服裝的基本要素。
    (2)了解服裝設計的一般過程和服裝設計常用的表現(xiàn)方法,能識別常見的服裝設計圖,并能繪制簡單服裝的結構草圖。
    例1 服裝設計常用表現(xiàn)方法有服裝設計圖、樣衣展示和服裝表演。
    例2 常見服裝設計圖有時裝畫、效果圖、結構圖和裁剪圖。
    例3 服裝結構圖又稱服裝式樣圖,是用線條勾畫繪制的一種接近服裝造型實際比例的服裝設計圖。繪制時只畫服裝,不畫人體及其動態(tài)變化。
    (3)了解服裝造型設計的含義,熟悉服裝外型設計的基本類型,能用服裝結構圖表達服裝的造型設計。
    例1 服裝造型設計是對服裝的形態(tài)進行設計。服裝形態(tài)也稱服裝的式樣,是服裝的主體骨架。服裝造型設計包括服裝的外型設計、內部結構分割和局部部件(領、袖、口袋等)設計。
    例2 服裝的外型設計即是服裝的外部輪廓設計,是服裝造型設計的基礎。
    (4)了解服裝制圖的一般步驟,能識別服裝裁剪圖的主要線條與符號,初步學會簡單服裝的制圖方法。
    (5)通過所設計的簡單服裝的制圖與裁剪,初步學會安全使用常用的服裝制圖與裁剪工具,樹立質量意識。
    例 常用服裝制圖與裁剪工具有:直尺、軟尺、比例尺、畫粉、鉛筆、剪刀、三角尺、曲線板、彎尺等。
    (6)能設計、制圖、裁剪與制作具有個性化的簡單日常服裝,并進行交流與評價。
    (7)通過展示、欣賞并評價具有特色和創(chuàng)意的服裝設計優(yōu)秀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2.活動建議
    (1)按照設計方案制作紙模服裝,練習服裝造型設計及制圖與裁剪,并根據(jù)服裝的表現(xiàn)效果進行設計的修改與創(chuàng)新。
    (2)組織學生觀看時裝表演錄像,討論并評價每場時裝表演的設計主題及特色。
    (3)以奧運會為主題,嘗試為中國運動員設計禮儀裝、運動裝和休閑裝等系列服裝。
    (4)收集有關文化衫的信息,調查了解市場流行的文化衫的色彩、面料和款式。獨立設計、裁剪并制作一件自己喜歡的文化衫。舉辦“文化衫設計展示會”,進行交流與評價。
    (5)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參觀服裝生產公司(工廠),了解現(xiàn)代服裝生產的基本流程和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在現(xiàn)代服裝制造業(yè)中的應用,討論服裝CAD對提高服裝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芍笇W生用服裝CAD系統(tǒng)軟件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練習,并將設計的圖樣打印輸出、裁剪后制成紙模服裝。舉辦紙模服裝展示與交流活動。
    選修7:汽車駕駛與保養(yǎng)隨著城鄉(xiāng)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駕駛技術逐漸成為人們常用的技術。本模塊可使學生在學習汽車駕駛技術的過程中,深化對結構、系統(tǒng)與控制等技術與設計思想方法的理解,領悟學習技術的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技術實踐能力。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了解汽車的主要構造、主要系統(tǒng)及其作用,理解發(fā)動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初步學會汽車駕駛和例行保養(yǎng)的基本方法,增強交通安全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
    本模塊的教學,應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汽車駕駛與例行保養(yǎng)的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在指導學生學習汽車駕駛基本操作方法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其駕駛動作協(xié)調性的訓練;同時,應強調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一)汽車構造與工作原理
    1.內容標準
    (1)了解汽車的主要構造和主要系統(tǒng)的作用。
    例1 汽車主要由發(fā)動機、底盤、車身和電器設備等4部分組成。
    例2 汽車的主要系統(tǒng)有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發(fā)動機冷卻系、發(fā)動機潤滑系、汽油點火系、起動系、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
    (2)了解四沖程發(fā)動機的主要構造和工作過程,理解其工作原理。
    (3)能從系統(tǒng)間相互協(xié)調的角度分析汽車起動、轉向和制動的實現(xiàn)過程。
    (4)理解汽車的進步與能源和材料的關系。
    例 汽車隨著能源和材料的進步而進步。如汽車發(fā)動機從蒸汽發(fā)動機發(fā)展到煤氣發(fā)動機又發(fā)展到汽油發(fā)動機;汽車車輪從木制或鐵制車輪發(fā)展為天然橡膠充氣輪胎又發(fā)展為人造橡膠充氣輪胎。
    (5)理解汽車的大量使用會給環(huán)境帶來污染,了解防止和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例 汽車是大氣的主要鉛污染源。為控制汽車尾氣造成的鉛污染,汽車燃油必須用無鉛汽油。
    2.活動建議
    (1)拆裝廢舊汽車,認識汽車的主要構造和主要系統(tǒng)。
    (2)舉辦一次以“汽車發(fā)展簡史”或“中國汽車的發(fā)展”等為主題的汽車圖片展覽,交流對“汽車文化”的了解與認識。
    (3)組織學生參觀汽車中的先進技術設備與裝置,討論其功能與特點。
    (4)設想一種功能更齊全、更符合環(huán)保要求和節(jié)約能源的新型汽車,進行交流與評價。
    (5)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參觀汽車制造廠,了解并畫出汽車制造的主要生產流程。
    (二)汽車駕駛有關法規(guī)
    1.內容標準
    (1)熟悉汽車駕駛的有關法規(guī)和駕駛員行為規(guī)定,能識別常用的交通標志符號,樹立交通安全意識和駕駛員道德規(guī)范意識。
    (2)了解我國汽車燃油使用、尾氣排放、噪聲控制等國家有關規(guī)定與環(huán)保政策。
    2.活動建議
    訪問當?shù)亟煌窬,調查了解有關汽車駕駛員執(zhí)行交通安全法規(guī)方面易出現(xiàn)的問題和應注意的事項,討論并分析易出事故的原因,寫出調查報告。
    (三)汽車駕駛技術
    1.內容標準
    (1)知道汽車的主要操縱機件、儀表與開關的名稱,熟悉其位置,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正確的操作方法。
    例1 汽車的主要操縱機件有汽車轉向盤、變速桿、離合器踏板、加速踏板、制動踏板、手制動桿、油門拉鈕、阻風門拉鈕等。
    例2 汽車主要操縱儀表與開關有汽油表、水溫表、車速里程表、機油壓力表、電流表、空氣壓力表、車燈開關、轉向開關、點火開關和電源總開關等。
    (2)學會發(fā)動機的起動與停熄,初步掌握汽車起步、變速、轉向、制動、停車和倒車等的基本操作方法,能保持操作動作的協(xié)調。
    2.活動建議
    (1)請幾位會開汽車的家長或老師介紹學習汽車駕駛的經驗、教訓和體會。
    (2)在汽車非啟動狀態(tài)下,由教師或教練員指導,原地進行操縱汽車駕駛主要機件、儀表和開關的練習。
    (3)有條件的學?山M織學生利用假期進行汽車駕駛基本技術訓練,使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汽車駕駛技術打下基礎。
    (四)汽車例行保養(yǎng)
    1.內容標準
    了解汽車例行保養(yǎng)項目,初步學會汽車例行保養(yǎng)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形成保養(yǎng)和管理汽車的意識。
    例 例行保養(yǎng)是駕駛員承擔的日常性維護作業(yè),在出車前、行車途中和收車后進行。
    2.活動建議
    (1)請汽車司機介紹汽車例行保養(yǎng)的重要性和例行保養(yǎng)的注意事項。
    (2)觀看有關汽車保養(yǎng)的錄像或參觀汽車維修單位,座談并交流心得體會。
    (3)模擬練習汽車出車前、行車途中和收車后的例行保養(yǎng)項目。
    五、實施建議
    教 學 建 議
    教學是學校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教師的角色轉換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課程改革成功的保證。
      為實現(xiàn)本課程目標,結合課程的設計思想和教學實際,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ㄒ唬┮龑W生親歷設計的過程
    設計是技術活動中的核心過程。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親歷由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組成的設計活動。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全員性參與。教師應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視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技術問題的興趣和研究愿望,并注意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每個學生的潛能,促使其主動、有效地參與設計過程,獲得直接經驗。其次,要強調學生的全程性參與,即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設計方案的形成過程、方案轉化為產品的過程、交流和評價的過程。為此,教師應注意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提出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運用各種技術交流和評價手段豐富設計過程,以使學生獲得比較完整的體驗。
       在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以引導者的身份創(chuàng)設一種開放、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使設計真正成為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過程,使全體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都得到發(fā)展。
     。ǘ┲匾暭夹g思想和方法的學習指導
       在解決具體技術問題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技術思想和方法的學習指導,并把它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挑選一些集中體現(xiàn)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技術設計實例,引導學生使用技術思想和方法這把“鑰匙”,去打開技術問題的“大門”,從而去體驗、領悟技術思想和方法的真諦。例如:在調試收音機時,指導學生用系統(tǒng)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并解決組成收音機的各個部分的協(xié)調問題;在分析構件中的應力問題時,讓學生在親手實踐的過程中體驗合理的結構與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關系;在解決路燈自動熄滅問題時,引導學生利用控制的思想和方法實現(xiàn)光線暗淡時自動開燈的問題;在設計材料加工的步驟時,讓學生在編制工藝流程的過程中領會流程的時序和環(huán)節(jié)問題。
    技術思想和方法的獲得并非通過一次實踐就能解決,而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循環(huán)。
    (三)重視技術試驗的教學
    技術試驗是解決技術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要像物理、化學和生物課程中重視實驗一樣,把技術試驗認真地落實到教學過程中。
    技術試驗有多種作用。例如: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強度試驗,其作用在于選擇符合設計需要的材料;使用青霉素前先要進行藥物反應試驗,其作用是對治療疾病的可行性方案進行選擇;汽車駕駛員安全裝置的模擬撞擊試驗,其作用是改進和優(yōu)化設計方案。技術試驗有多種方式,在教學中常用的有試用、試運行或用相似原理建立的模擬試驗等。例如:在使用農藥前,先要對配制方案進行試驗;在編制工藝流程時,先要進行流程運行試驗;在確定某個設計方案前,可以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進行試驗。因此,教學中要加強對技術試驗的具體指導。
    技術試驗的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中十分突出,試驗田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事例。因此,在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模塊的教學中,要強化學生的試驗意識,加強對試驗方法的具體指導。
      實施條件較為困難的技術項目,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結合當?shù)氐木唧w情況,采用模擬試驗的辦法。實施條件較好的學校要鼓勵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仿真技術試驗。比如,使用EWB軟件建立電子工作平臺,搭建晶體管放大線路,對晶體三極管的工作點進行調試,從而確定偏置電阻的大小。
       技術試驗往往會遭遇失敗,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鼓勵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不怕挫折的意志。
      
       (四)倡導學習方式的多元化
       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生差異,選擇模仿、合作和研究等不同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模仿是一種學習方式,它在工具的操作技能等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要防止把它作為唯一的教學方式。
    應特別重視合作學習方式在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分工協(xié)作設計某個產品或組成模擬生產線來完成某個技術任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注重分工的合理性和均衡性;發(fā)揮小組全體成員的作用,形成優(yōu)勢互補;激發(fā)每個小組團體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加強成員之間、小組之間的及時溝通和交流,培養(yǎng)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形成與他人協(xié)作、分享與共進的態(tài)度和團隊精神。
    此外,要積極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改變以往的教學過于偏重接受性學習的傾向,促進課內外的溝通,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技術探究能力。
    (五)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
    由于技術課程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同時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各有差異,所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分化現(xiàn)象。特別是操作技能的練習中,有些學生如果得不到教師的及時輔導和具體幫助,往往會造成學習的中斷,甚至還會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因此,在技能操作方法教學和學生動手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注意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根據(jù)不同情況,采用小組輔導、個別輔導和學生之間互幫互學等多種方式,及時給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在輔導過程中,要重視對所出現(xiàn)的技術問題的分析和方法上的指導,防止出現(xiàn)教師代替學生操作的現(xiàn)象。
    在制作過程中,有的學生如果提前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及時聘請他當“小老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或者對這些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繼續(xù)進行研究和改進。
    (六) 注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
    信息技術是一種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現(xiàn)代技術,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改變教和學的方式,降低學習技術的難度,提高學習技術的效率。
    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仿真試驗等現(xiàn)代技術在構思方案、繪圖、模擬試驗等方面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使用現(xiàn)代工具解決技術問題的意識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網(wǎng)絡技術進行技術合作與交互式技術學習,以改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要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打破對新技術的神秘感、懼怕感,形成對新技術的親近感。
    (七)加強教學研究
    要根據(jù)本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立足于教學的具體問題,通過討論、聽課、公開教學、課題研究、教學評比等各種形式,加強對本課程的教學研究。學校(或校際)應建立技術教研組,組織教師探討教學中的問題,開展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的交流,從而促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評 價 建 議
    通用技術課程學習的評價是指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學習過程和發(fā)展狀況進行定性定量的描述。合理的評價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在技術學習中的特點、已有成績和不足之處,也可以幫助教師調整和改善教學行為,進而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fā)展。
    (一)評價的原則
    1. 發(fā)揮評價的激勵、診斷和發(fā)展功能
    評價時,要注意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關照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不同方面的發(fā)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避免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衡量學生。要通過有針對性的評價改善教師的教學,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fā)展。
    2. 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技術學習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生在技術活動過程中的收獲和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及體驗,應把學生在技術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參與水平和情感態(tài)度等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
    3. 全面評價與單項評價相結合
    通用技術課程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狀況。因此,在評價中要注重多方面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此同時,應根據(jù)不同的課程模塊、不同的技術學習內容、不同的技術學習階段確定不同的評價項目,以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 階段性評價與日常性評價相結合
    對學生的技術學習既要有統(tǒng)一的、階段性的評價,如某一模塊教學結束之后的測試或對作品的評價,又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根據(jù)具體情況予以日常性的隨機評價。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微小進步、對學生的特殊表現(xiàn)予以及時、適當?shù)脑u價,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在學生的技術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捕捉評價的最佳時機,要關注學生在設計和制作關鍵環(huán)節(jié)中的表現(xiàn),要關注學生在技術設計、技術試驗或技術制作中的獨特想法、取得的重要進展,并采取相應的評價措施。
    (二)評價的主體
    通用技術課程的評價主體(評價者)主要有教師、學生、家長、實驗基地人員、校外技術人員,以及校外考試機構等。要發(fā)揮不同評價主體在評價中的作用,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校外技術人員的參評等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是各類評價主體的組織者,應根據(jù)不同評價內容協(xié)調有關人員參與評價,切實發(fā)揮各類評價主體在評價中的作用。
    (三)評價的內容
    評價要體現(xiàn)本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梢詮闹R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了解學生對技術的理解和運用狀況,進行學生技術學習水平的評價。
    1.知識與技能
    對學生學習技術知識的評價,不是看其直接記憶了多少知識,而是應根據(jù)技術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等類別,對學生的技術學習進行評價。不同的知識類別評價的方法有所不同,對于陳述性知識通常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對于程序性知識則要求學生在技術的實踐過程中融會貫通,在問題的解決和實際操作中正確運用。
    對技能學習的評價主要從學生使用工具和設備的技能、試驗技能、交流技能、評價技能等方面進行。評價應從某一技能本身的操作要點和規(guī)范出發(fā),依據(jù)課程目標進行,倡導和鼓勵有新意的技能、方法。例如,在“結構與設計”主題中,評價學生檢測某種結構物體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試驗技能,首先要看學生能否從物體的受力和結構的特性等角度合理設計試驗方案;其次要看學生是否正確使用有關儀器和設備,試驗的過程是否規(guī)范、嚴密,對試驗過程的觀察是否仔細,所記錄的試驗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等。
    2.過程與方法
    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重在評價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技術的決策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對于不同的技術學習內容,學生經歷技術學習過程的感受也不同,要根據(jù)內容特點確定過程與方法方面的評價重點。
    例如,評價“控制與設計”主題的練習“自動計時裝置的設計方案及模型制作”,應著重評價學生的設計方案的技術原理是否有獨到之處(如有的同學利用了“沙漏”的計時原理、有的運用“虹吸現(xiàn)象”計時、有的采用數(shù)字電路脈沖計時等),設計方案是否比別人的簡單有效,是否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綜合運用到設計之中,是否選擇了價廉物美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藝上是否有創(chuàng)意,以及作品能否滿足設計要求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評價應著重從學生參與技術學習的態(tài)度是否積極認真;在技術學習中,是否具有精益求精、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是否具有不屈不撓、克服困難、解決難題的信心和意志,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技術作品能否體現(xiàn)關愛自然、珍視生命等積極向上的情感等方面進行。
    技術學習過程中,對于技術文化的理解是體現(xiàn)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方面。評價者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并記錄學生在技術學習過程和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豐富的精神內涵、獨特的美學視角和富有魅力的個性展示,以及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并及時給出描述性的評價意見。例如,對 “居室門廳方案設計”的評價除了考慮能實現(xiàn)一般的門廳所具備的功能以外,還要評價學生設計方案中體現(xiàn)的環(huán)保、審美、個性化追求等,從正面引導學生對設計作品的高尚文化品位的追求和向往。
    需要強調的是,在對學生的技術學習進行評價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不是孤立的、機械分割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將三個方面有機融合起來,靈活運用各種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
    (四)評價的方法
    本課程的評價是開放、靈活的,評價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書面測試、方案及作品評析、過程記錄卡、訪談、活動報告等。這些評價方法各有特點,適合不同的評價對象,評價者要根據(jù)具體的評價目標、具體內容,客觀分析并靈活運用這些評價方法。
    書面測試 選取來自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問題分析、案例分析、產品設計和產品分析等題型,考查學生對技術原理的理解、技術方法的綜合應用以及將技能方法遷移到新問題情境中的能力。
    方案及作品評析 對學生制作的產品、產品模型、設計方案和技術圖樣、說明書、設計制作報告等進行評價。
    在對方案及作品等進行評價時,要特別注意不要以成敗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對于成功(達到設計要求)的方案和作品,要從其創(chuàng)意是否新穎,各種指標是否合理,制作是否精益求精,以及設計、制作報告是否找出了成功的原因與不足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于不成功的方案和作品,要著重評價設計中的合理之處和有價值的地方,看其是否有新的思想火花和新的思路,設計、制作是否認真,特別要看其是否找出了不成功的原因,以及可供繼續(xù)設計和制作的教訓。對不成功的方案與作品,要允許學生重新設計或制作,并重新進行評價。
    訪談 與學生面談,了解學生階段性學習狀況、對自己的期望、滿意程度、存在的問題和困惑等,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
    技術活動報告 由教師和學生分別記錄。教師記錄全體學生在技術學習過程中有價值或有意義的信息;學生記錄技術學習的內容和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技術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設計、制作中的獨到或有創(chuàng)意之處,對作品或方案的評價等過程性資料,從而形成學生的技術活動檔案袋。
    家長和校外技術指導也可以記錄學生在技術學習過程中的有關信息。
    計算機作為工具,在學生技術學習的評價中具有重要作用?梢岳糜嬎銠C生成和制作評價題目、評價量規(guī),生成對班級學生或某個學生的評價結果分析報告,分析測試題目或評價項目的難度、區(qū)分度等。
    (五)評價的管理
    通用技術課程學生學業(yè)成就的評價等級分為優(yōu)、良、合格和不合格。參與技術課程中某一模塊的學習和實踐的全過程,技術活動檔案袋記錄基本完整,方案、作品和書面測試達標,并能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guī)定的任務,應視為合格。參加某一模塊學習的全過程,取得合格或合格以上成績者,獲2學分。對有特別優(yōu)秀的設計、制作成果,或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明的學生,應給予特別鼓勵。
    教科書編寫建議
      教科書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編寫的教學用書,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jù)和主要課程資源。高質量的教科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
    (一)教科書編寫原則
    1.全面反映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
    通用技術教科書的編寫必須以本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全面反映本課程的基本理念,達到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的要求。應特別注意,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強調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教科書應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課程目標融合為一體。要充分挖掘通用技術課程中德育、美育等方面的人文因素,使它有目的、有計劃地寓于整個通用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之中。
    2.體現(xiàn)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特點
    教科書的編寫要從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這一課程目標出發(fā),應根據(jù)“內容標準”確定教學內容,不追求全面地學習某項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編寫教科書時,要精心選擇范例及學生實際設計與操作內容,一方面要注意可行性與實用性,貼近學生實際;另一方面要盡量體現(xiàn)技術的先進性,具有時代氣息、體現(xiàn)未來科技走向。
    通用技術課是創(chuàng)造性很強的科目,教科書要給學生更多的創(chuàng)造空間。
    3.具有科學性
    具有科學性是所有教科書必須遵循的原則。通用技術教科書應反映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思想觀點,做到科學理論、技術原理、范例、數(shù)據(jù)等正確可靠,無科學技術性錯誤,技術名詞規(guī)范,技術用語準確,插圖無原則性錯誤。
    4.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全國各地技術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和條件存在差異,編寫教科書時,應解決好這個問題。在不降低“內容標準”的原則下,教科書應盡量適應各地與各校的不同現(xiàn)狀。增大教科書的靈活性是適應這種現(xiàn)狀,促進各地學校技術課程發(fā)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要盡可能降低教科書對教學條件的要求,使教學條件相對較差的學校經努力也能實施教學;可在教科書中適當增加選學內容,如教學難度稍大一些的設計、制作練習,以滿足教學條件較好的學校的需要。
    全國各地的經濟、文化與自然條件也存在差異。為適應這種狀況,教科書要盡可能給出適應范圍較大的例子、練習及制作品;教學載體的選擇應具有靈活性,以便教師根據(jù)學校的情況選擇相應的教學載體進行教學。
    5.符合安全規(guī)范
    教科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所編寫的內容都應符合安全規(guī)范,所涉及的制作、加工、裝配、試驗等內容應編寫學生安全操作規(guī)程,避免學生在工具、設施、藥品的使用中出現(xiàn)傷害現(xiàn)象,并及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所選擇的實踐操作,應給出避免危險的措施。
    (二)教科書編寫注意事項
    1.教科書要易讀易懂
    教科書應做到語言簡練清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便于學生閱讀;教科書應圖文并茂,便于學生理解;插圖應能明確表達要說明的問題;教科書還應有一定的閱讀材料,并向學生提供查找有關資料的線索。
    2.應有計劃地安排各種訓練
    在學生的技術學習中,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技術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基本的訓練。因此,教科書中應有計劃、分層次地安排各種必要的訓練。特別是對一些技術含量較高、需要掌握的技能、方法和形成的能力的教學,要注意安排多次訓練和練習,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其要求和難度。
    3.正確處理理論知識與技能教學的關系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對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編寫教科書時既要重視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重視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根據(jù)各模塊的內容標準,分別安排適當?shù)睦碚撝R與技能教學比例?茖W理論的教學一般只講結論,強調它的應用。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科書中要有對作品制作和技術試驗的要求。應盡量使制作品具有保留價值,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親近技術的情感和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儉品質。
    4.注意學生技術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技術學習的能力是本課程的目標之一。為此,教科書除了給出一些必要的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外,更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并逐步掌握學習技術的方法。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建議
    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需要開發(fā)與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存在于學校,同時也存在于家庭和社會;不僅存在于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還存在于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
    (一)充分利用文本資源
    課程標準和據(jù)此編寫的教材是通用技術課程最基本的文本資源。學校和教師應依據(jù)課程標準,選擇適合自己學校使用的教材,要把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
    文本資源還包括教師教學參考資料、教師技術培訓或自學用書、學生學習用技術參考資料,以及學生課外閱讀技術類用書等。學校應為教師和學生有計劃地配置技術課程文本資源,并使它們得到合理管理和充分利用。
    (二)積極建設和有效利用物質資源
    為保證課程的全面實施,學校應配備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活動必備、符合國家有關安全標準的儀器、工具、設施、資料及防護用具等。
    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技術專用教室(技術試驗室)和技術教育中心等技術教學基地的建設。為充分發(fā)揮這些基地的作用,在課余時間也應使它們向學生開放,鼓勵并促進學生自主地開展技術試驗活動,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學習技術的機會,從而加強對學生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校要充分利用物理、化學、生物及信息技術等學科實驗室的場地、設施、工具、儀器等,為通用技術課教學服務。
    學校和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的墻壁、長廊、專柜或專欄等,把它們作為介紹新技術信息或展示學生親手創(chuàng)造的技術作品的簡易設施;還應充分利用校內外可使用的土地或勞動實踐基地,開辟通用技術課程實踐園地,如種植園、飼養(yǎng)基地、農藝園地或新技術試驗基地等。
    (三)廣泛開發(fā)人力資源
    通用技術課程需要開發(fā)多方面的人力資源。學校和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家長及其親友等在職業(yè)技術方面的知識、資料、經驗和實踐能力,引導并促使他們與學生一起參加技術學習和技術試驗活動,使學生家長及其親友等也成為培養(yǎng)學生技術學習興趣和幫助學生施展技術才華的課程資源。
    相鄰普通高中和職業(yè)高中的技術師資可以打通使用。學校還可從其他學科教師、技術類科研人員和社會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如工程師、建筑師、農業(yè)技術員、計算機專家和職業(yè)技師等)中聘用通用技術課程兼職教師,或者請他們參與相關技術課程的培訓及各類技術課程教學活動,從而發(fā)揮他們的重要作用。
    (四)努力做到資源共享
    網(wǎng)絡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快捷地為技術教學提供嶄新的平臺,成為廣泛交流與共享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網(wǎng)絡為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服務,引導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wǎng)絡資源,同時也要積極參與網(wǎng)絡的建設。各地普通高中、職業(yè)高中、職業(yè)院;蚣脊W校的設備、器材、基地等,社區(qū)擁有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名勝古跡以及新聞媒體等,農村中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農場、養(yǎng)殖場、種植園、家庭庭院等,城市中的科研機構、企事業(yè)單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都是可以進行開發(fā)和充分利用的通用技術課程資源。學校和教師在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充分挖掘他們的教育價值,努力提高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水平,以形成資源共享的局面。
    (五)逐步完善管理機制
    為使課程資源得到合理地、可持續(xù)地開發(fā)與利用,必須建立并逐步完善有利于課程資源開發(fā)和運行的管理機制。
    在普通高中、職業(yè)高中與技工學校之間,應建立相關技術課程的學分互通管理和質量監(jiān)督機制。
    應大力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技術教育基地(中心)等的建設。有條件的地區(qū)可采用社區(qū)與學校共建等形式建立當?shù)氐募夹g教育基地(中心)。技術教育基地(中心)的創(chuàng)建應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的,力求做到管理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
    各類師范院校應在相關專業(yè)中開設必修或選修的技術教育課程或設置技術教育專業(yè)等,建立通用技術課程師資培養(yǎng)的常規(guī)渠道。
    學校應依據(jù)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施通用技術課程,應建立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穩(wěn)定、合格的通用技術課程教師隊伍。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通用技術課程合格教師隊伍的建設,實行技術課程教師繼續(xù)教育和培訓制度,以促進技術課程教師專業(yè)技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還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穩(wěn)定通用技術課程教師隊伍,保證通用技術課程的有效實施和不斷發(fā)展。
    地方和學校應針對實際情況開發(fā)技術類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以作為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和拓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通用技術課程資源有效開發(fā)和規(guī)范運行的管理機制。

    文章《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已被“大竹縣觀音中學校園網(wǎng)”整理收錄,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返回上一頁] [打 印] [收 藏]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 初三下學期英語教學計劃
    · 初二下學期英語教學總結
    · 初二下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 初一上學期語文教學計劃
    · 九年級化學教學計劃
    · 初二上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 2008-2009觀音中學物理實驗室工作計劃
    ·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
    · 教研活動形式多 教師技能提升快
    · 關于舉行“大竹縣學語文杯學生作文大賽”的通知
    · 九年級第二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 2008-2009學年第二學期英語教研組工作計劃
    · 中篇小說新鄉(xiāng)土文學《黃城寨下》
    · 觀音中學校長、副校長一覽表
    · 2009年度四川省中學高級教師職務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名..
    · die from、die of、die in、die off、die away、die..
    · 大竹縣“三好”學生和先進班集體名單
    · 大竹縣觀音中學2008年高考錄取光榮榜
    · 2009年度達州市中學一級教師職務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名..
    · 2008年達州市中考成績等級說明
    · [推薦] 觀音中學部分學生記載表
    · 觀音中學張為同學被評為08年省“三好”學生
    · 關于對大竹縣教育系統(tǒng)2007年度考核結果確認為優(yōu)秀等..
    · 大竹縣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1-2020年)簡介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wǎng)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盡快予以更正,謝謝。
    ∷相關文章評論∷   。ㄔu論內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更多評論…]
      文章搜索
    關于本站 | 網(wǎng)站地圖 | 專題報道 | 取回密碼 | 熱門文章 | 廣告聯(lián)系 | 加入收藏 | 返回舊版 | 觀中校園網(wǎng)發(fā)展史 | 萬年歷 | 返回頂部↑
    Copyright© 2008-2023 四川省大竹縣觀音中學校園網(wǎng)[域名:scgz1942.cn/大竹縣觀音中學.公益.cn]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建立鏡像。
    教育廳前置審批號:川教YW-20120057  川公安網(wǎng)備案:51172402000004號  工信部備案:蜀ICP備12005482號-1
    聯(lián)系電話:0818-6564232 聯(lián)系QQ:40529798(觀中網(wǎng)站群) 58315785 聯(lián)系Email:dzxgyzx1942@163.com
    網(wǎng)站學校:大竹縣觀音中學 學校地址:四川省大竹縣觀音鎮(zhèn)北大街178號 郵政編碼:635112
    網(wǎng)站制作與維護:唐山雨 觀音中學辦公室、團委、教科室支持  支持QQ群:319695969(觀中教師群)
    提示: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gyzx1942
    聲明:本站有部分內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告訴我們及時處理!

    川公網(wǎng)安備 51172402000004號

    久久播黄色网站,日本一区视频,亚洲av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免手续费性爱片